上海gm干磨店

《伶官传序》 教案

时间:2023-01-19 10:58:53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伶官传序》 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伶官传序》 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伶官传序》 教案

《伶官传序》 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词类活用的文言语法现象。

  2、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的写法。

  3、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的相关文言知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等。

上海gm干磨店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论证来论证文章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

上海gm干磨店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反复诵读,钩玄提要,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以史为鉴的作序初衷。

上海gm干磨店  难点:学习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上海gm干磨店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英国培根在《培根随笔》中说:读史使人明智。杜牧读六国之史,明白了骄奢暴虐可以亡国;苏洵读六国之史,看到了勇于抗敌才可以兴国。那么欧阳修读五代之史,又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就一起去学习《五代史伶官传序》,去回到历史现场,鉴往知来。

  二、写作背景

上海gm干磨店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三、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上海gm干磨店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的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上海gm干磨店  四、题目解读

  伶:封建时代的乐工,演戏的人。

  伶官:授有官职的乐工或演戏的人。

  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上海gm干磨店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着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的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第二部分:(第2段),详细叙述了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经过。这一段叙事的语势比较平缓,没有直接的议论,但是作者寓论点于叙述之中,与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为下文张本。

  第三部分:(第3段),转入议论,评论庄宗的“盛衰之理”,阐明中心论点。

  第四部分:(第4段),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六、全文分析

上海gm干磨店  1、找出观点句(论点)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依据(论据)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

上海gm干磨店  3、第一段有何作用?

  明确:

  ①开篇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引发思考;

上海gm干磨店  ②总领式点出拿庄宗兴亡的历史进行说理,引起下文,为下文的叙事说理做铺垫。

  4、文章第二、三段讲的是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具体经过,请用第三段中的一句话概括出得、失天下的原因。

  明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上海gm干磨店  5、第二、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具体说明。

  (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正反对比。二段正面叙说得天下(盛),三段反面叙说失天下(衰)。

  6、全文是如何围绕“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展开的?

  明确:

  文章开头提出“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个论点,具有提挈全文的作用。紧接着举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来证明这一论点。

  第二段叙述庄宗接受并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

  第三段从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

  第四段承接上文进一步议论,总结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可以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

  7、本文第四段是否只是对前面阐述的观点的重复?为什么?

  明确:不是。作者在文章的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已经得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点明了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根本原因,这与文章开始提出的论点相照应。至此,文章似乎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结构。但是,作者没有收笔,而是继续展开议论。在前面对比阐述的基础上,总结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于所溺”的经验教训,强调使人国破家亡的不仅仅限于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了朝政,讽读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这就使得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普遍性,更具现实针对性。因此,可以说,第四段是对伶官亡国一事的现实意义的进一步开掘,并不只是简单的重复。

  8、怎样理解本文文与题的内在联系?

  明确:作者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伶官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进行了详细叙述,序中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引起的`,作者以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论述国家兴亡盛疾之理,内容联系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对其进行的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衰败直接联系起来,这样就扣住了文题,突出了中心。

  9、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使用事实论证的。

  明确:第一段,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在具体选材上,文章以“晋王三矢”为事例,充分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就使人们对于庄宗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的转变了然于胸,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

上海gm干磨店  10、“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三句话是怎样提挈全文的?请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明确:

上海gm干磨店  ①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为说明“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论点提供历史根据。②第二段叙述庄宗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第三段在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③第四段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决不仅仅限于伶人,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

上海gm干磨店  七、中心思想

  本文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八、写作特点

上海gm干磨店  ①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文章没有信屈声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辞藻,而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蔓不枝,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句,如“恍劳可以兴国,逸疗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因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上海gm干磨店  ②文笔酣畅,波澜起伏。

  文章开篇发出嗟叹,提出论点,语势突兀而起;随后叙庄宗成败之事,语势猛升陡降;继而步步紧逼,设疑问、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最后评论庄宗盛衰,语势再升再降,于大起大落之中引出教训,文章于此戛然而止。

  九、补充资料

  序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着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布置作业

  文章题目是“五代史伶官传序”,但文章很少直接提到伶官的事情,这是不是文不对题?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

  课后训练

上海gm干磨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公已独步其间。天圣七年,补国子监生。是秋取解,明年省试,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初奉敕撰《唐书》,而《列传》则宋公祁所撰。书成奏御,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当书。公曰:“宋公于传,功深而日久,岂可掩其名,夺其功?”于是《列传》书宋公。先公平生以奖进贤材为己任。今湖州正言孙觉为合肥主簿,未与公相识。郡守怒之,欲捃拾以罪。时胡侍讲在太学以属公,公为作手书与其寮佐,令保全之,遂获免。福州处士陈烈,素不与公相识。公闻其名,知其行义,屡荐于朝,乞赐召用,朝廷即召烈为国子监直讲。先公天性正,不顾仇怨。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横身当事,不恤浮议。是时,今司徒韩魏公当国,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争,或奏事上前,众议未合,公亦往返折难,无所顾避。

上海gm干磨店  (选自《文忠集附录二先公事迹》,有删改)

  (乙)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芘,朝廷无所稽疑。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

  (选自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有删改)

上海gm干磨店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上海gm干磨店  A、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上海gm干磨店  B、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C、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D、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又称“国子学”“国学”。

上海gm干磨店  B、省试,指唐宋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礼部主持的考试,明清时称会试。从文中可知,欧阳修在省试中夺得省元。

上海gm干磨店  C、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古代很多文学家的作品集都以谥号命名,例如《欧阳文忠公文集》《昌黎先生集》《范文正公集》。

上海gm干磨店  D、尚享,也作“尚飨”,是旧时祭文结语,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表达对逝者的悼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文冠天下。四六文盛行时他就独步其间;《唐书》修撰完成后,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

  B、欧阳修举贤好土。湖州孙觉与欧阳修还未相识时,郡守欲加罪于孙觉,欧阳修亲写书信使其获免;陈烈、苏洵等亦曾得其相助。

  C、欧阳修性情耿直。韩琦主持国政时,公卿聚集议事,欧阳修都会据理力争;上朝奏事,众议不合时,他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

  D、欧阳修德高望重。苏轼赞其具有“大川乔岳”般的地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海gm干磨店  (1)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

上海gm干磨店  (2)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

上海gm干磨店  5、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甲文和乙文的不同。

  答案及解析:

  答案:

上海gm干磨店  1、A;2、C;3、A

  4、(1)欧阳修平生写文章胜过他人,(却)从不向别人夸耀自己。

上海gm干磨店  (2)(欧阳修)虽然因为这多次被谗毁诽谤,到了被贬谪放逐的地步。等到他官居高位,仍然坚定而不稍微顾全爱惜自己,尤其追求行正直之道。

上海gm干磨店  5、甲文多记叙,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乙文多议论、抒情,语言典雅庄重,情感浓烈。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遁世”是固定搭配,译为“脱离世俗”,不能分开,据此排除B、D两项。“匍匐”是“往”的状语,中间不能分开,后句“而”表转折,“怀禄不去”指身有公务不能前往,排除C项。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昌黎”不是谥号,是地名。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错误。欧阳修是当时修史的人中官职最高的一人,并非“修史第一人”。

上海gm干磨店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擅:独揽,胜过。矜人:向人夸耀。(2)谗谤:谗毁诽谤。务:追求。

上海gm干磨店  5、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多记叙欧阳修生平的事迹,采用的是记叙手法;乙文多发表对欧阳修的评论,采用的是议论手法。从语言风格上看,甲文叙述故事,语言平实自然,主要交代事情的经过,情感真挚;乙文以议论、抒情为主,语言的感情色彩比较浓厚。

  【参考译文】

  (甲)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可供他读书)。他母亲用芦苇秆在地上画写,教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以至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于读书。等到考中进士时,求学的人才开始写四六文,号称时文,欧阳修此时已独步其中了。天圣七年,欧阳修补任为国子监生。这一年秋天考乡试,第二年考省试,都是第一名,因此在当时名声很响亮。欧阳修平生写文章胜过他人,(却)从不向别人夸耀自己。当初欧阳修奉诏撰写《唐书》,而《列传》则由宋祁所撰写。书写完之后欧阳修上奏皇帝,当时的规定是只有编写者当中官职最高的一个人才能列上名字,欧阳修的官职高,应当写上。欧阳修说:“宋祁对于撰书,功劳很高而且耗时很久,怎么能掩盖掉他的名字,夺取他的功劳呢?”于是《列传》附上了宋祁的名字。欧阳修平生把奖励、推荐贤才当作自己的责任。现在的湖州正言孙觉(当时)担任合肥主簿,和欧阳修并不相识。郡守对他非常愤恨,想搜集证据治他的罪。当时胡侍讲在太学把这件事告诉了欧阳修,欧阳修为此亲手写信交给他的下属,(让下属)保全孙觉,于是孙觉得以免罪。福州处士陈烈,平叶和欧阳修并不认识。欧阳修听说了他的名字,知道了他的道义,多次向朝廷举荐他,请求皇上任用他,朝廷于是任命陈烈为国子监直讲。欧阳修天性正直,不在乎仇恨埋怨。虽然因为这多次被谗毁诽谤,到了被贬谪放逐的地步。等到他官居高位,仍然坚定而不稍微顾全爱惜自己,尤其追求行正直之道。亲自料理事情,不在乎没有根据的议论。这个时候,现在司徒韩魏公把持朝政,每当诸位大臣聚会议事时,有没有定论的事情,欧阳修不曾不据理力争,有时上奏到皇上面前,众人的议论不一致,欧阳修也会反复争辩,没有顾忌逃避的地方。

  (乙)

  悲痛啊!先生到这世上来,已经有六十六年了。(因为有了先生,)百姓有了父母官,国家有了可以像蓍草和龟甲一样解决疑问的人;文化因而得到传授,求学的人有了老师;有德行的人有所依仗因此不会害怕,小人有所畏惧所以还有不敢做的事情。先生就像高山大川,看不到他运动,但受他恩惠的事物,不能够用数字来衡量、不能全部地被知晓。现在先生逝世了,有抱负的人没有了仰仗庇护的人,朝廷没有了考察疑事的人。以前我的父亲胸怀大略隐居于世,不是先生就不能够招致到他;而那时没有才能的我,因为这样才得以跟随先生,在先生的门下受到教育。听说先生逝世的消息,按情理应当尽力前去凭吊,但是身有公务不能前往,我也因未能仿效古人(弃官奔师丧)而感到羞愧。只能从千里之外写信,来抒发心中的悲哀而已!这样做是为天下苍生感到悲痛,也是我自己对先生的痛哭。悲痛啊!请享用祭品吧!

《伶官传序》 教案2

  【教学目标及重点】:

  1、引异学生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2、引异学生诵读品味本文抑扬顿挫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史论,教学时可与刚学过的《过秦论》《六国论》进行比较教学,指导诵读,品味语言,由浅入深,启发诱导。力求学生在比较中解决问题,从启发中有所发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引出文章论题

  南宋着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人不知己者如是,真是可悲可叹,那么今天我们就由此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二、比较标题,换成史论题目

上海gm干磨店  这篇文章单从标题上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序文,但从内容上它却和前面刚学过的《过秦论》《六国论》的体裁一样,都是史论,那么就这三篇文章的标题而言,如果站在史论的角度比较一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

上海gm干磨店  提示:《过秦论》《六国论》两个标题上都有一个“论”字,这是史论文的标志,而且从这两个题目上就可以看出文章的主旨,也就是说文章标题就是文章核心,就是文眼。而本文虽是史论,但它根本就不是站在史论的角度命的题,而是站在序文的角度命题的。

  好,那么现在我有个提议,如果我们也站在史论的角度为本文更换一个标题,而且也要有一“论”字,还要能反映文章主旨,大家看要怎样改才好呢?(讨论)

  提示:庄宗论、后唐论、盛衰论、兴亡论。这几个题目都是可以的,那么我们就把“兴亡论”确定为本文的新标题,它即简单又能反映文章论题。好,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认真地看一看由我们自己命名的名人的名作--《兴亡论》吧。

上海gm干磨店  三、比较内容,探讨内在联系

  既然这三篇文章都是史论,而且我们也给他们统一了标题形式,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先默读一遍课文,与前两文比较一下,看内容上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上海gm干磨店  读完的同学请注意比较,找出比较点,列出发言提纲,准备回答。

  提示:〈1〉都是史论,都是由历史事实得出经验教训。

上海gm干磨店  〈2〉都论及国家兴亡的原因。

上海gm干磨店  〈3〉再深一层,秦的兴,是由于历代君王的励精图治,秦的灭,是由于帝王不施仁政;六国破灭,则在六国之君争相赂秦,它们的兴亡都正如本文所讲的“盛衰兴亡皆在于人事”,它们都可作为本文论点的典型例证,因此本文论点有着更强的普遍性。

上海gm干磨店  由此看来,这三篇文章的关系是越来越密切了。接下来我们再比较一下它们语言上各有什么特色。

上海gm干磨店  四、比较语言,体会文章特色

  《过秦论》语言:气势恢宏,酣畅流利,极富文彩。

  《六国论》语言:斩钉截铁,雄健有力,不容置疑。

  那么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呢?咱们先不看课文,先看一位名人对本文下的评语:

上海gm干磨店  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此六一公平生最得意之笔,五代史第一篇文字,后学者当百读不厌也。

  ——清·沈德潜

  沈德潜是清朝的一位着名学者,他对本文的评价可见是相当高的,那么本文到底是怎样的“得史记神髓”呢?咱们还是认真地品味一下课文。

  首先请大家小声地诵读一遍课文,在读的过程当中注意品味本文是怎样地抑扬顿挫,何处该抑,何处该扬。请用升降符号在文中标出。

  请两三名同学,按着自己的理解给大家解说一下本文是怎样地“抑扬顿挫”的,并作示范性诵读。教师给予补充纠正,并根据学生解说随手在黑板上画出起伏曲线,以示文中的起伏升降。

上海gm干磨店  再请一两名同学进行分段诵读品评,比较优劣,矫正错误。

  学生集体诵读品味,读出文章的'音韵之美。

上海gm干磨店  五、总结引申,导出兴亡规律

上海gm干磨店  教师对着所画的起伏曲线解说:本文鲜明的抑扬顿挫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庄宗的盛衰、兴亡、得失,以及作者对此感情上的抑扬、笔调上的起落之上。那么我们看一下,这些起起落落,实际上都是在围绕着什么上下波动的呢?

  提示:“人事”,即盛衰兴亡之理。教师可随机在原起伏曲线中间划一横线,并在一端注上“人事”字样,即如:

上海gm干磨店  看这一图象像什么?

上海gm干磨店  价值规律。

上海gm干磨店  那么咱们也把它称为“规律”看行不行?叫什么呢?

上海gm干磨店  “兴亡规律”。

  即是“规律”,就要用事实来检验它看是否正确:(教师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上海gm干磨店  庄宗:忧劳则兴,逸豫则亡;

上海gm干磨店  秦:仁政则兴,暴政则亡;

  六国:抗秦则兴,赂秦则亡;

上海gm干磨店  项羽:重贤则兴,寡谋则亡;

  学生:勤奋则兴,懒惰则亡。

  可见,一个人的兴亡、得失、成败,与天命神灵无关,关键在自己,事在人为。这也是“兴亡规律”带给我们的启示,希望同学们用这一“规律”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伶官传序》 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史论的一般特点。

  2.学习根据史料提炼出观点的方法。

  3.认识“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观点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海gm干磨店  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很多诗文,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他的一篇史论《伶官传序》。

  二、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1.作者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大力提倡古文,并且提拔和奖励后进。着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尤以散文的造诣最高。后人把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着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时代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着《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三、整体把握

上海gm干磨店  1.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上海gm干磨店  2.找出文中名句。

  ①满招损,谦得益。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上海gm干磨店  ③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上海gm干磨店  3.找出文中观点。

上海gm干磨店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4.熟读课文。

  四、掌握重点词语及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

  1.补充注释

上海gm干磨店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上海gm干磨店  ②函梁君臣之首。

  函,原指木匣子,这里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2.词类活用: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上海gm干磨店  兴,使……兴,动词→使动。

上海gm干磨店  亡,使……亡,动词→使动。

  ②一夫夜呼。

上海gm干磨店  夜,在夜里,名→状语。

上海gm干磨店  ③仓皇东出。

上海gm干磨店  东,向东,名→状语。

  3.句式(被动句)

  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上海gm干磨店  “为天下笑”,即被天下人嘲笑。

  ②智勇多困于所溺。

上海gm干磨店  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四。

  2.联系已经学过的《六国论》,想想史记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解答课后练习四。

  二、分析论证结构。

  文章开篇就提出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论点。之后引史论史,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的议论分析,对史实进行评论,从中总结历史教训,以古讽今。

上海gm干磨店  先写晋王临终遗嘱,庄宗恪守义命,出兵报仇,终于凯旋,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从而表明“成则由人”的道理。然后写庄宗大功告成之后不思进取,宠信伶官,国家由盛而衰,最终众叛亲离,被乱箭射死的惨状,证明“败亦由人”的道理。文笔酣畅,波澜起伏,引人深思。

  三、分析史论的特点。

  任何一种文体都会不断发展变化,史记也是如此。最早的史论,指史家在史传后所写的一段评论性文学,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汉中》中的“赞曰”等。后来慢慢扩大到凡是就史实生发议论的,文章均称为史论。

  从本文及以前学过的《六国论》等文可看出史论的特点:

  1.从史实中提炼观点。

上海gm干磨店  2.介绍史实的目的是以史实做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3.叙述史实一般比较概括简练。

  4.常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3段

  2.积累相关词语。

《伶官传序》 教案4

  教学目标:

上海gm干磨店  1、 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上海gm干磨店  2、 知识目标:

上海gm干磨店  A、掌握实词虚词:原,函 , 告,抑,本。

  B、一词多义:与,归,易,告。

  c、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 夜呼,东出,

上海gm干磨店  3、 能力目标:

  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引出文章论题

  南宋着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人不知己者如是,真是可悲可叹,那么今天我们就由此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二、时代背景简介:

  五代 (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徘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着《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三.讲解:

  (一)思考第一段: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或答“忧劳……”)

  2.问:找学生翻译此句。 (用现代汉语概括这一句话。)

上海gm干磨店  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明确:盛衰在于人事。

  (2)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例证法

  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上海gm干磨店  概括: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

上海gm干磨店  强调: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

  (3)重点字词:

  原 -- -- 名词用作动词,推究,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上海gm干磨店  所以━ ━ …… 的原因

上海gm干磨店  (4)如果我们不看下文,推想一下作者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内容呢?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写庄宗如何得天下,写庄宗如何失天下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上海gm干磨店  (二)第二、三段

  (1)由时间理出过程

上海gm干磨店  庄宗李存勖(885━926)父亲晋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里,庄宗多少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

  908年(23岁),“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与:给)

上海gm干磨店  912年(27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系:缚)

  923年(38岁),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 (函:名作动,用木匣子装)

  926年(41岁),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被动)

上海gm干磨店  庄宗得天下用了15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3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

上海gm干磨店  “盛”——“忧劳可以兴国”

上海gm干磨店  “衰”——“逸豫可以亡身” 。(强调“兴”“亡”使动用法。)

上海gm干磨店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上海gm干磨店  (2)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

上海gm干磨店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上海gm干磨店  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

  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上海gm干磨店  告:祭告,祷告。

  盛:装。

上海gm干磨店  盛以锦囊:“以锦囊盛”的倒装。用锦绫做的袋子装着。盛,装着,动词。

  这段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

上海gm干磨店  目的是说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那么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3)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进行论证的部分。

  明确:对比的论证方法。(第三段的前两个大句子,和第四段开头两个句子。)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夜,东:名作状。夜:在夜间。// 东:向东。

  ②“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上海gm干磨店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一扬一抑的写法。读出语气,一赞一叹。)

  (4)由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在感叹之余发出这样的疑问:“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此句话是什么意思?

  前一句是反问句,意思与字面相反,意为“不是 得之难而失之易”。重点句是第二句,意为“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回应论点。

  此句用了正反对比。

上海gm干磨店  抑-- --或者。

上海gm干磨店  本—— 动词,溯本、推求、跟“原”意思相近。

  (三).学生齐读第四段,第四段进一步论证了论点。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翻译。结尾一句,以问句结束有何作用?

上海gm干磨店  于:被动。

  所: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的短语。

上海gm干磨店  (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伶人才如此吗?)

  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的治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伶官传序

  欧阳修

  时间 事件 结论 教训

上海gm干磨店  908年 (23岁) 受命继志 祸智

上海gm干磨店  盛 912年(27岁) 系燕父子以组 患勇

上海gm干磨店  (得) 忧劳可以兴国 常多

  923年 (38岁) 函梁君臣之首 积困

  盛衰之理 于于

《伶官传序》 教案5

  教学目标:

上海gm干磨店  1、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

上海gm干磨店  2、让学生了解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的写作手法。

  3、让学生感受文章气势旺盛、波澜起伏而又平易自然、简约凝练的语言。

  4、让学生理解文章“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中心论点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上海gm干磨店  让学生感受文章气势旺盛、波澜起伏而又平易自然、简约凝练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解题

  二、整体感知

  生读文章。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论据又是什么?

  三、文本探究

上海gm干磨店  1、学习第1段

  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上海gm干磨店  比较:盛衰之理,并非天命,实乃人事也。

上海gm干磨店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然亦乃人事也。

  2、学习第2段

  这一段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明确:矢

上海gm干磨店  这一小段又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上海gm干磨店  作者是如何写晋王赐矢的?

  重点分析“尔其无忘乃父之之志!”

上海gm干磨店  庄宗又是如何对待这矢?(请找出相关动词)这表现了什么?

  动词:受、藏、请、盛、负、纳

  为完成父命,尽心尽力。

  3、学习第3段

上海gm干磨店  第3段写了哪些内容?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庄宗的成功之盛和失败之衰,以及分析了他成败的原因。

  如何写庄宗成功之盛的?(请找出相关动词)那一句话最能表现?“可谓壮哉!”

  又是如何写庄宗失败之衰的?连续短句的运用,让我们感到庄宗的气势斗转直下。那一句话最能表现?“何其衰也!”

  二者的鲜明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在情感的表达上)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表达了作者“叹惋”之情。

上海gm干磨店  回到文首“呜呼”,奠定“叹惋”的感情基调。

  作者所分析庄宗成败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中心论点具体的阐释。(投影相关材料)

上海gm干磨店  小结: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他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上海gm干磨店  4、学习第4段

上海gm干磨店  重点理解句子“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四段呢?

  明确:①照应题目

  ②借古讽今。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投影北宋当时现状的资料)

上海gm干磨店  ③作者强调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局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声色犬马,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加强文章的针对性,也使得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四、课堂小结:

  古人说得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能玩物丧志,重复古人的错误和悲剧。

  五、课后作业

  1、熟读全文,背诵名句。

上海gm干磨店  2、学习此文后,根据你所得到的启示,选取感受最深的一个观点,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小作文,文体为议论文。

《伶官传序》 教案6

  学习目标

  1、掌握“原、所以、恨、函、抑、本”等文言词语,判断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疏通文意,理解作者观点。

上海gm干磨店  2、品味语言,感受本文行文抑扬顿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后唐庄宗的叹惋之情和借史讽喻的苦心。

  3、了解史论文以史带论、以史论证的特点,深入理解、体会“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等文中警策句的内涵和人生启示。

  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探究庄宗成败的原因。

上海gm干磨店  难点:理解作者以史为鉴的作序初衷。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历史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二)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着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xxx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在史学方面,与宋祁合着《新唐书》,又单独编纂了《新五代史》。

  (三)字词:

  【字音字形】

  伶官(líng)契丹(qì)

上海gm干磨店  与尔三矢(shǐ)仇雠(chóu)

上海gm干磨店  系燕父子(xì)所溺(nì)

  【通假字】

  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

  【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文库(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上海gm干磨店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上海gm干磨店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推究;今义:原来)

上海gm干磨店  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古义: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今义:结合,构成)

  【一词多义】

  1.归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顺)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

  2.告

  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②具告以事(告诉)

上海gm干磨店  ③告之于帝(禀告)

  3.盛

上海gm干磨店  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②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③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上海gm干磨店  ④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

  4.困

上海gm干磨店  ①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上海gm干磨店  ②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③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

  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

  5.微

  ①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

  ②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

上海gm干磨店  ③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

上海gm干磨店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

  6.其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一定)

上海gm干磨店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多么)

  ③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④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揣测语气副词)

  7.而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但,表转折)

上海gm干磨店  ②及凯旋而纳之(表顺接)

上海gm干磨店  ③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表递进)

上海gm干磨店  ④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表顺接)

  8.以

  ①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

  ②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

  ③而皆背晋以归梁(相当于“而”,表顺接)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

上海gm干磨店  ⑤以锦囊(介词,用)

  9.与

上海gm干磨店  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跟,介词)

  ②与尔三矢(给,动词)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子装)

  ②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订立盟约)

上海gm干磨店  ③抑本其成败之迹(探求、考察)

  ④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

  ⑤泣下沾襟(掉下)

  2.形容词作动词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作乱)

  3.形容词作名词

上海gm干磨店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智勇的人)

  4.名词作状语

上海gm干磨店  ①负而前驱(向前)

上海gm干磨店  ②仓皇东出(向东)

  ③一夫夜呼(在夜里)

  ④乱者四应(在四面)

  5.动词作名词

  而告以成功(成功的消息)

  6.使动用法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上海gm干磨店  ②凯旋而纳之(使……收藏)

上海gm干磨店  ③至于誓天断发(使……断)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者,……也”此三者,吾遗恨也

  ②“……也”式

上海gm干磨店  A、梁,吾仇也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上海gm干磨店  C.无标志式燕王,吾所立

  2.被动句

上海gm干磨店  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上海gm干磨店  B、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倒装句

  ①定语后置其意气之盛

  ②介词结构后置

  A、盛以锦囊

上海gm干磨店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上海gm干磨店  C、而告以成功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上海gm干磨店  E、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4.省略句

上海gm干磨店  A、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B、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

上海gm干磨店  C、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上海gm干磨店  D、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E、(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5.固定句式

  A、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啊

上海gm干磨店  B、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难道……吗

  四、总体感知

上海gm干磨店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上海gm干磨店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的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第二部分:(第2段),详细叙述了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经过。这一段叙事的语势比较平缓,没有直接的议论,但是作者寓论点于叙述之中,与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为下文张本。

  第三部分:(第3段),转入议论,评论庄宗的“盛衰之理”,阐明中心论点。

  第四部分:(第4段),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五、学习课文

  1、第一段有何作用?

  明确:

  ①开篇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引发思考;

  ②总领式点出拿庄宗兴亡的历史进行说理,引起下文,为下文的叙事说理做铺垫。

上海gm干磨店  2、“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及凯旋而纳之”这几句话中哪些动词用得好?

  明确:

上海gm干磨店  “受”“藏”“遣”“告”“请”“盛”“负”“纳”等动词,描绘出庄宗一心执行父命的形象,以及其全盛时期的征战情况,体现了庄宗的“忧劳”及“人事”的作用,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3、全文是如何围绕“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展开的?

  明确:

  文章开头提出“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个论点,具有提挈全文的作用。紧接着举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来证明这一论点。

  第二段叙述庄宗接受并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

  第三段从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

上海gm干磨店  第四段承接上文进一步议论,总结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可以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

上海gm干磨店  4、本文第四段是否只是对前面阐述的观点的重复?为什么?

  明确:

  不是。作者在文章的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已经得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点明了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根本原因,这与文章开始提出的论点相照应。至此,文章似乎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结构。但是,作者没有收笔,而是继续展开议论。在前面对比阐述的基础上,总结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于所溺”的经验教训,强调使人国破家亡的不仅仅限于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了朝政,讽读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这就使得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普遍性,更具现实针对性。因此,可以说,第四段是对伶官亡国一事的现实意义的进一步开掘,并不只是简单的重复。

  5、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使用事实论证的。

  明确:

  第一段,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在具体选材上,文章以“晋王三矢”为事例,充分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就使人们对于庄宗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的转变了然于胸,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

  6、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盛衰”进行对比论证的。

  明确:

上海gm干磨店  文本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证,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或议论,都是具有对比性的。文章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上海gm干磨店  7、“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三句话是怎样提挈全文的?请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明确:

上海gm干磨店  ①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为说明“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论点提供历史根据。②第二段叙述庄宗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第三段在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③第四段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决不仅仅限于伶人,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

上海gm干磨店  8、文章题目是“五代史伶官传序”,但文章很少直接提到伶官的事情,这是不是文不对题?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

  观点一:没有文不对题。欧阳修写作《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讽谏北宋统治者。而有关伶官的事情在《伶官传》中已经有了详细的叙述,本文不需要重复。

  观点二:有点文不对题。庄宗的衰败是由伶官引起的,作者以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来评述国家兴盛衰败的道理,虽然《伶官传》中详细地叙述了有关伶官的内容,但在这篇文章中,也应该简要地叙述一些有关伶官的事情,让读者更明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伶官传序》 教案7

  教学目标:

上海gm干磨店  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

上海gm干磨店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上海gm干磨店  3.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文中的关健字、词、句:

  2.文章的议论思路。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1.学生:说出“唐宋八大家”的名字。学生或教师作出评判。

  2.学生:举出已学过的欧阳修的课文名。参考:《醉翁亭记》

  3、 教师:如果说《醉翁亭记》通过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通过勾勒太守与种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的话,那么,《伶官传序》则是通过写后唐庄宗接受和执行其父遗命等一串故事,通过总结宠信伶人这一教训,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板书标题)

  说明:

上海gm干磨店  激发兴趣,勾起回忆,通过比较,引入新课。

上海gm干磨店  二、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上海gm干磨店  2.分组竞赛: 解释个别字义,说明特殊用法。 (幻灯)

上海gm干磨店  字:原——推究 约——订立盟约

上海gm干磨店  函——用盒装 本——考察

  乃——你 其——一定

  词:伶人——乐工

上海gm干磨店  人事——人的作用

  句:盛以锦囊——状语后置

  告以成功——状语后置

  身死国灭——表被动

  3.互相研讨:共同翻译全文,教师注意答疑。

  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学生答)

  答案: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板书)

  说话:用现代汉语表述这一中心论点。要求 简洁明了。(学生说)

上海gm干磨店  提示:参照课文注释。

  答案:盛衰成败,由于人事。(板书)

  2、思考: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渡到分析中去的?(学生答)

上海gm干磨店  参考答案:(教师引导、评述)

  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

上海gm干磨店  过渡:文中“原庄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这一句。

  3、学生说话: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

上海gm干磨店  教师总结并板书:(见下)

  恪遵父命

  得—— ——成则由人

  终于报仇

  一改初衷

上海gm干磨店  失—— ——败也由人

  由胜而败

上海gm干磨店  4、思考:从论证角度上考虑,作者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案:正反对比。(板书)

  5、思考: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了结论?

  参考:A“皆自于人。”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板书)

  学生:用现代汉语将作者的这些结论再说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错误。

  6、教师归纳: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显得中心突出,结构严谨。(板书)

  7、思考:处于北宋中叶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

上海gm干磨店  学生:回答。

上海gm干磨店  参考:以古喻今,告诫当时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板书)

上海gm干磨店  注意: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说出上面两个成语。

上海gm干磨店  字、词、句是关键,必须首先予以解决。

  通过竞赛,更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让学生理清文章的纲。

  把握文体特点,掌握论据。

  了解内容,弄清史实,得出观点。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论证方法。

上海gm干磨店  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落实字词的理解。

上海gm干磨店  明白文章的思路,学会严谨的论证。

上海gm干磨店  进一步了解作者写作意图。

  让学生灵活运用成语。

  3.课堂延伸

  1.思考:你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参考答案:

  a:小事不小

  b:玩物丧志

  c:事在人为

  d:以古为镜

  e:……

《伶官传序》 教案8

  教学目标:

上海gm干磨店  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

上海gm干磨店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4、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

  德育目标:1、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

  2、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的启示。

上海gm干磨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教学重点:1、文中关键字、词、句。2、文章议论思路。3、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引申法

上海gm干磨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举出所学过的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

  2、与《醉翁亭记》对比导出《伶官传序》(如果说《醉翁亭记》通过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通过勾勒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来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的话,那《伶官传序》则是通过写后唐庄宗接受和执行其父亲遗命等一串故事,通过总结宠幸伶人这一教训,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3、由学生介绍欧阳修。

上海gm干磨店  4、关于序。

上海gm干磨店  5、背景介绍。

  二、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上海gm干磨店  2、共同研讨:共同翻译全文,解释个别词,字义,说明特殊用法,疏通文意。

  3、再次齐读课文,教师指导:①读出重音,体现这种强调的意义来。(岂非人事哉,“得失”“人事”等)②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切舒缓来。(“方其”领起底个分句一气贯通,有声势,不可一世的气概。)③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④读出玉器,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来。

  三、研讨本文严谨的思维线索。

  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现代汉语表述。(虽由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成败,由于人事。)

  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度到分析中去的?(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过度:庄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

  3、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

  4、作者从论证角度看,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

上海gm干磨店  5、作者从庄宗得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皆自于人”,“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上海gm干磨店  6、用现代汉语将作者的这些结论说说。(“谦受益,满招损”,“防微杜渐”“以史为鉴”“力戒骄奢”“励精图治”“居安思危”)

  7、 小结: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上海gm干磨店  8、处于北宋时期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呢?并冠以短序?

上海gm干磨店  9、师结:以古喻今,告戒当时的统治者,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四、课堂延伸:

上海gm干磨店  1、思考: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小事不小,玩物丧志,事在人为,以古为镜)

  2、总结:古人说得好:以铜味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古人的悲剧!

  3、课后作业:①掌握课文中特殊的文言句式。②掌握关键字、词。③背诵此文。

  《伶官传序》译文

上海gm干磨店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上海gm干磨店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上海gm干磨店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于是作《伶官传》。

上海gm干磨店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传序》 教案9

  教学目标

上海gm干磨店  1、掌握“原、所以、恨、函、抑、本”等文言词语,判断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疏通文意,理解作者观点。

上海gm干磨店  2、品味语言,感受本文行文抑扬顿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后唐庄宗的叹惋之情和借史讽喻的苦心。

上海gm干磨店  3、了解史论文以史带论、以史论证的特点,深入理解、体会“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等文中警策句的内涵和人生启示。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的相关文言知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等。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论证来论证文章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

上海gm干磨店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反复诵读,钩玄提要,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探究庄宗成败的原因。

  难点:理解作者以史为鉴的作序初衷。

  课前准备

上海gm干磨店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上海gm干磨店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六国论》中苏洵警告当权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过秦论》中贾谊以秦警醒,“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那么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又有何深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二、写作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三、作者介绍

上海gm干磨店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着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创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在史学方面,与宋祁合着《新唐书》,又单独编纂了《新五代史》。

  四、题目解说

  伶:封建时代的乐工,演戏的人。

上海gm干磨店  伶官:授有官职的乐工或演戏的人。

  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着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五、层次结构

上海gm干磨店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的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第二部分:(第2段),详细叙述了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经过。这一段叙事的语势比较平缓,没有直接的议论,但是作者寓论点于叙述之中,与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为下文张本。

上海gm干磨店  第三部分:(第3段),转入议论,评论庄宗的“盛衰之理”,阐明中心论点。

  第四部分:(第4段),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六、全文分析

  1、第一段有何作用?

  明确:

上海gm干磨店  ①开篇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引发思考;

上海gm干磨店  ②总领式点出拿庄宗兴亡的历史进行说理,引起下文,为下文的叙事说理做铺垫。

  2、“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及凯旋而纳之”这几句话中哪些动词用得好?

  明确:

  “受”“藏”“遣”“告”“请”“盛”“负”“纳”等动词,描绘出庄宗一心执行父命的形象,以及其全盛时期的征战情况,体现了庄宗的“忧劳”及“人事”的作用,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3、全文是如何围绕“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展开的?

  明确:

  文章开头提出“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个论点,具有提挈全文的作用。紧接着举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来证明这一论点。

上海gm干磨店  第二段叙述庄宗接受并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

  第三段从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

  第四段承接上文进一步议论,总结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可以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

  4、本文第四段是否只是对前面阐述的观点的重复?为什么?

  明确:

上海gm干磨店  不是。作者在文章的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已经得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点明了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根本原因,这与文章开始提出的论点相照应。至此,文章似乎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结构。但是,作者没有收笔,而是继续展开议论。在前面对比阐述的基础上,总结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于所溺”的经验教训,强调使人国破家亡的不仅仅限于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了朝政,讽读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这就使得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普遍性,更具现实针对性。因此,可以说,第四段是对伶官亡国一事的现实意义的进一步开掘,并不只是简单的重复。

上海gm干磨店  5、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使用事实论证的。

  明确:

  第一段,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在具体选材上,文章以“晋王三矢”为事例,充分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就使人们对于庄宗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的转变了然于胸,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

上海gm干磨店  6、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盛衰”进行对比论证的。

  明确:

  文本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证,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或议论,都是具有对比性的。文章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7、“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三句话是怎样提挈全文的?请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明确:

上海gm干磨店  ①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为说明“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论点提供历史根据。②第二段叙述庄宗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第三段在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③第四段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决不仅仅限于伶人,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

上海gm干磨店  8、文章题目是“五代史伶官传序”,但文章很少直接提到伶官的事情,这是不是文不对题?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

上海gm干磨店  观点一:没有文不对题。欧阳修写作《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讽谏北宋统治者。而有关伶官的事情在《伶官传》中已经有了详细的叙述,本文不需要重复。

  观点二:有点文不对题。庄宗的衰败是由伶官引起的,作者以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来评述国家兴盛衰败的道理,虽然《伶官传》中详细地叙述了有关伶官的内容,但在这篇文章中,也应该简要地叙述一些有关伶官的事情,让读者更明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七、中心思想

上海gm干磨店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之盛衰取决于“人事”,“优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比宋统治者应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八、写作特点

  ①语言委婉,气势旺盛。

  全文从“呜呼”起笔,到“岂独伶人也哉”收尾,一叹再叹,以叹始,以叹终。于反复咏叹中显示委婉的韵致。在议论的文字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使说理委婉而引人深思;多采用对仗工整的骈句,造成鲜明的对比气势和节奏感;适当运用长句,调节语势,有张有弛。

  ②文笔酣畅,波澜起伏。

  文章开篇发出嗟叹,提出论点,语势突兀而起;随后叙庄宗成败之事,语势猛升陡降;继而步步紧逼,设疑问、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最后评论庄宗盛衰,语势再升再降,于大起大落之中引出教训,文章于此戛然而止。

  九、补充资料

  书序

  “书序”作为古代序文的一种,或由作者自己撰写,或出自他人之手。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着书作文的缘由,以便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伶人

  伶人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史载,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后称乐官为伶官,后来也将以演戏为生的艺人包括进来,将他们统称为伶人。伶人的社会地位卑下,我国自古就有“乐户”制度,也就是说伶人都必须列入专门的户籍,且他们的后代世世代代不得为良。清朝的时候,还有专门的规定禁止伶人参加科举。

  十、总结全文

  本文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布置作业

上海gm干磨店  从下面四句话中选取一句,说说它对你的启发。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满招损,谦受益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课后训练

上海gm干磨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上海gm干磨店  欧阳修的一生是与酒为伴的一生。纵观他对酒的态度的变化,从“无饮酒”到“颓然乎”醉其间,再到渴望“常置酒一壶”得意于其间,恰好折射出其宦海沉浮和心路历程的变化。()。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可以说,他们既是儒家思想的________,也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

上海gm干磨店  儒家________人采取积极入世的态度,要以天下为己任,义不容辞地承担社会使命。因此他们的人生之路,必然以入世求仕为开端。于是,在青年欧阳修的身上,可以看到“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在闪耀着。不饮酒,正是他恪尽职守、坚守正道的体现。但现实是残酷的。多年的仕途闯荡,风波迭起,贬谪成为常态。宦海中沉浮的欧阳修,一方面尊奉儒学,对政务尽职尽责;另一方面,每日面对官场种种黑暗,又无法做到________。沉醉,便是欧阳修心灵纠结的外现。

  最终,随着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渐行渐远,道家回归自然的思想就成为士人们的精神寄托,成为欧阳修心灵的慰藉地。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引起的,而是对带来的社会秩序束缚的一种挣脱,是心灵的自由和奔放。以酒为乐,便成了老年欧阳修________的宣告。

上海gm干磨店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海gm干磨店  A、了解欧阳修的这种经历与心态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诗歌

  B、欧阳修的这种经历和心态的变化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C、而这种经历和心态的变化在古代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

上海gm干磨店  D、欧阳修对酒的态度的变化也成了古代封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上海gm干磨店  A、传播者鼓吹置之度外置身事外

上海gm干磨店  B、缔造者激励置之度外置身事外

  C、缔造者鼓吹熟视无睹超然物外

上海gm干磨店  D、传播者激励熟视无睹超然物外

  3、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而是对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

  B、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而是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

  C、这种超脱不是由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引起的,而是对带来的社会秩序束缚的一种挣脱。

  D、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引起的,而是对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

上海gm干磨店  4、阅读下面一则短文,按要求答题。

  据载,欧阳修为宰相韩琦写了一篇《相州昼锦堂记》,交稿寄走后,他细细推敲了一下,觉得有两句欠妥。他便派人骑快马到韩府将文稿追回,做了修改。韩琦再次收到文稿后再三读之才发现,全文只是在“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中增加了两个“而”字。他反复吟诵“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后,不禁拍案叫绝。

  韩琦为什么对欧阳修增加的两个“而”字拍案叫绝?请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

上海gm干磨店  1、C

  2、D

  3、A

  4、修改后虽语意未改变,但是语气由急促变为舒缓,似潺潺的山间流水,多了一份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所以,韩琦对增加的这两个“而”字拍案叫绝。

  解析:

  1、上句的落脚点是欧阳修的宦海经历和心态的变化,下句的陈述对象是“中国古代文人”,只有C项起到了连接前后句语意的作用,故选C。

  2、传播者: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主动发出者。缔造者:一般指对创建某个组织、有形的无形的群体甚至国家等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根据语境,应选“传播者”。鼓吹:①宣传提倡。②吹嘘。激励:激发鼓励。根据语境,应选“激励”。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该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根据语境,应选“熟视无睹”。超然物外:①超出于社会斗争之外。②泛指置身事外。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语境强调老年欧阳修挣脱社会秩序束缚,追求心灵自由,应选“超然物外”。故选D。

上海gm干磨店  3、画框句中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引起的”可改为“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或“由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引起的”;二是语序不当,“带来的”作定语,修饰“束缚”,故应将“社会秩序”和“带来的”交换位置。只有A项全部改正了错误。故选A。

  4、此题要求“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就是让学生分析语言形式方面的作用,即说明增加虚词“而”带来的表达效果。所以,应侧重赏析虚词的表达效果。

《伶官传序》 教案10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2、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设想

上海gm干磨店  1、本文是一篇史论性文章。论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文中涉及五代历史。阅读时必须首先弄清史实,理清文中提及的人物及其关系。课前布置学生自学(预习),提出自学提纲,教学中检查。

上海gm干磨店  2、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的序。《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教学中一要把历史情况略作补充,二要引导学生理解文(内容)与题(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3、文章平易流畅,论证条理井然,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要求读懂课文,口头翻译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过程和结论。然后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对史论的鉴赏水平,并就某一史实提出自己的见解,学会写评论文章。

  教学时数安排两教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1、检查学生预习。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考查阅读课文的'熟练程度,从而了解预读情况。

上海gm干磨店  2、有关的国王与国名:

上海gm干磨店  课文第二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文中提到晋王、庄宗、梁、燕王、契丹、有的是王名(指人),有的是国名(也暗指人),请根据注释简述他们的情况(不要照读注解)。

  3、时代背景简介:

上海gm干磨店  五代(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徘优(páiyōu,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着《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4、疏通课文:

上海gm干磨店  (1)正音:矢(shǐ)盛(①shèng盛衰之理;②chéng盛以锦囊)函(hán)

  (2)补充注释:

  原―一用作动词,推原,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上海gm干磨店  盛以锦囊―一“以锦囊盛”的倒装。用锦绫做的袋子装着。盛,装着,动词。

  函―一动词,装在木匣子里。原意“匣子”。

  本――动词,溯本、推求、跟“原”意思相近。

  5、阅读提示:

  这篇史论观点明确,论题突出,说理有力,条理分明。前段叙事,后段议论。通篇围绕“盛衰”二字下笔。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连用两个感叹句表明作者对“盛衰之理”的重视,对“岂非人事”的强调。用一个“原”字推寻原因,点出庄宗得失之事,引出文章的主要论据,确定全文论证的内容。“虽曰……岂非……”是反请语气的转折复句,意在强调后者。

上海gm干磨店  在论述过程中文章紧扣庄宗“得与失”“盛与衰”,说明立论的历史根据。全文的论据,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耻,后来由胜而败、由盛而衰的史实。在叙事中融入作者的议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从中归结出发人深思的道理,告诫人们汲取历史教训,这是史论文章的目的和特点。本文在“写史”方面,文字精当。先写晋王临终遗嘱,庄宗恪守父命,出兵报仇,终于凯旋――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证明“成则由人”的道理。次写庄宗报仇雪耻后,以为大功告成,不思强盛,宠信伶官,由盛而衰,最后落个仓皇出逃、土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的“惨状”。也证明了“败亦由人”的道理。文章用对比手法和情感强烈的句式,写出盛衰、成败两个方面。“方其……可谓壮哉!”“及……何其衰也!”两句末的两个感叹句,用词不同,却饱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可谓壮哉”在赞叹中含有轻蔑;“何其衰也”,在惋惜

  中蕴含谴责,都表达了作者对这件历史事实的鲜明的观点。接着又用“岂……欤?”“抑……欤?”反诰语气的选择复句强调后者,说明成败之事“皆自于人”的道理,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印证了开头的论点。为了加强文章的说理性,在最后一段中进一步推论,仍用“方其……”“及其……”的对比句式,推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扩展了论点,照应了题意,加强了文章的思想性。

上海gm干磨店  附;板书设计(可配合疏通课文书写)

上海gm干磨店  6、怎样理解文章中文与题的内在联系?

上海gm干磨店  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伶官传序》 教案11

  【目的要求】

  1、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理解句意、文意。

  2、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含义。

  【文言基础知识】

上海gm干磨店  1、字词解析

  ①注音释义

上海gm干磨店  系燕父子(系jì,捆绑。)

上海gm干磨店  仇雠已灭(雠chóu,同“仇”。)

  乱者四应(应yìng,应和(hé))

上海gm干磨店  盛衰之理(盛shèng,兴盛。)

上海gm干磨店  盛以锦囊(盛chéng,装。)

  ②词性活用

  函梁君臣之首(木匣→用木匣封装。名词作状语)

  一夫夜呼(在夜里。名词作状语)

上海gm干磨店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国兴,使身亡。动词的使动用法。)

  ③一词多义

  【原】

  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当“泉”讲,用的是本义。《祭妹文》)

  武夫力而拘诸原(原野。《殽之战》)

  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原来。《治平篇》)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推究,探求。)

  【微】

上海gm干磨店  微行入古寺(隐蔽身份,这是本义。《左忠毅公逸事》)

  岭峤微草,凌冬不雕(极小的。《采草药》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

  其文约,其辞微(微妙,深奥《屈原列传》)

  恨晨光之熹微(微弱。《归去来兮辞》)

上海gm干磨店  微指左公处(暗暗地《左忠毅公逸事》)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如果没有。《荆轲刺秦王》)

上海gm干磨店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不是。《岳阳楼记》)

  【告】

  迁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上报,报告)

上海gm干磨店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陈述《鸿门宴》)

  自告奋勇(表示,表明)

  【盛】读shèng

  盛衰之理(强盛、兴盛)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丰盛。《滕王阁序》)

上海gm干磨店  其意气之盛(盛大,雄壮)

上海gm干磨店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职位高。《师说》)

  读chéng

  盛以锦囊(装。)

  2、难词句解析

上海gm干磨店  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上海gm干磨店  理:道理,此处可理解为原因。事:做。人事:可理解为“人为”。岂……哉:难道不是……吗?此处是用反语问句的形式来抒发感叹。

  译作:兴盛和衰败的原因,虽然说是上天决定的,难道不也是人为造成的吗!

上海gm干磨店  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上海gm干磨店  “之所以……”,“之所以……者”,都是“……的原因”的意思,“所以”前的“之”字是结构助词,可有可无,不必解释。原:推究。之:代上一句讲的道理。

上海gm干磨店  译作:推究庄宗得天下的原因,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上海gm干磨店  ③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受:授,接受。古汉语中“受”“授”同源。庙:宗庙,祭祀祖先的地方,就是下文的“太庙”。从事:一般的官员。一少牢:用一只羊、一只猪作祭礼。

上海gm干磨店  译作:庄宗接受了剑,把剑收藏在宗庙里,从那以后,每当用兵的时候,就派遣手下的官员用一只羊、一只猪的祭礼向祖庙祷告,又请出那三枝箭,用锦囊装了,背着(剑)一马为先,等到得胜回来时,再把箭放回原处。

  ④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上海gm干磨店  抑:连词,还是。本推究……根源。“得之”,“失之”中的“之”都是代词,代“天下”。两个“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自于:由于。

  译作:难道是得天下困难而失掉天下容易呢?还是推究那导致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为造成的呢?

上海gm干磨店  ⑤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忽微:极细微的事,“忽”和“微”都是极小的'计量单位。智勇:有“智”与“勇”的人。所溺:溺爱的人或事。岂独……也哉!难道仅仅(单单)……吗?也哉:语气助词连用。

  译作:灾难祸害常常是从小的事情上积累起来的,聪明勇敢的人往往被所溺爱的事儿困扰,难道仅仅是几个伶官(造成的)吗?

  【内容主旨】

  全文共4个自然段。

上海gm干磨店  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岂非人事。

上海gm干磨店  2~4自然段以唐庄宗为例,边摆事实,边讲道理,展开讨论。唐庄宗李存勖接受父命,报仇雪耻,系燕父子、函梁君臣,这是他成功的时候。但天下平定后,却一夫作乱,仓皇东出,伶人困之,身死国灭“,这是他惨败的时候。庄宗成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庄宗败时: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在叙述史实中得出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从而进一步推出:祸患常积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写作特点】

上海gm干磨店  1。本文在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之后。运用正反对比推理,使论证其有极强的说服力。用于推理的事例无可辨驳的史实,使人感到真切而信服。

上海gm干磨店  2。本文感情充沛,语言寓于变化,长句短句错落得体,多用短句,干脆有力,读起来琅琅上口,加上陈述句与反语句反复出现,语气词多处运用,使议论中透出情韵。文章结尾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既是全文的归结,又是格言式的警句,给人以启示。

  【解题指导】(思考和练习)

  一、见【内容主旨】

  二、

  1、(庄宗)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之)而前驱。

上海gm干磨店  2、(庄宗)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3、公使阳处父追之,反诸河,(孟明等)则在舟中矣。

  4、郑穆公使(之)视客馆,(杞子等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5、若从君惠而免之,(吾等)三年将拜君赐。

上海gm干磨店  三、这样行文,使句式对称,读起来琅琅上口。特别是一些正反对比的对称句子,不仅有音节美,而且在细细咀嚼中,我们可深刻地领略作者褒贬扬抑的立场,体味到作者鲜明的思想感情。

  【资料窗】

上海gm干磨店  1、关于作者

  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大力提倡古文,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着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尤以散文的造诣最高。后人把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着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宋史》卷三百十九有传。

  2、关于历史背景

上海gm干磨店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pái yōu,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着《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上海gm干磨店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为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当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伶官传序》 教案12

  【学习目标】

上海gm干磨店  1.掌握文中相关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语法现象,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论证来论证文章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

上海gm干磨店  3.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疏通文章大意,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总结历史兴衰成败的教训。

上海gm干磨店  难点:理解作者“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史学观点,及文本以史鉴今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唐朝灭亡后,我国历史再次进入到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事不断,人民生活困苦。在那个时期,有一位军事天才,李存勖,骁勇善战,是最有可能统一天下之人。可是他建立后唐王朝,称帝仅四年,便身死国灭,这又是为什么呢?北宋文宗欧阳修以史学家的深刻、政治家的敏锐、文学家的生动为我们解读了这一历史事件,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

  二、学习任务分析

  (一)知识要点

  1.了解文章体裁、写作背景以及写作目的。本文是一篇序文,作者所在时代,正是北宋由盛转衰时期,作者很担心五代的惨痛历史会重演,因此撰写《新五代史》以告诫北宋统治者引以为戒,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的序文。

  2.了解本文作者开门见山提出“盛衰之理”在“人事”的观点,并举出庄宗事例作为立论依据。

  3.理解作者将庄宗得天下时“意气之盛”与失天下时“泣下沾襟”进行对比,推导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

上海gm干磨店  4.理解作者在总结庄宗逸豫亡身的历史教训之后,扩而充之,延伸到“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从而把握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以庄宗的亡国教训,告诫北宋统治者要以史为鉴。

上海gm干磨店  5.学习本文带来的启示: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沉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以此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从而指导我们当下的生活。

上海gm干磨店  (二)承担的单元任务

  本课属于史论文学,从一个细微的角度切入,纵说盛衰之理,探讨了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学习本课要理解文章的历史观念、国家情怀和担当精神,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式,学习和借鉴他们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和论述方式,积累文言文的语法现象,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分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本课承担单元任务二和任务三。任务二是为历史人物李存勖整理一份简略的人物年表,需要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完成。任务三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参考相关资料,尝试写一篇短文,对文章提出质疑或进行辩驳。

  三、学习活动

  (一)作家作品及写作意图介绍

上海gm干磨店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其散文说理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其实欧阳修更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史学家。他曾官至参知政事,曾与人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本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欧阳修为《伶官传》所写的短序。本文是欧阳修通过对后唐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来告诫北宋统治者要以史为鉴。

  (二)梳理文意,问题探究

  第一段内容理解:文章开篇立论,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论点,意思是,国家盛衰兴亡的道理,虽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吗!作者在没有否定天命因素的基础上,更肯定了人的作用,即人的作为的'作用。如何知之?作者在提出论点之后,进一步以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教训作为论据。作为议论文,开篇即明确中心论点,并且把观点事例也扼要概括出来,可谓言简意赅,章法井然。

  问题探究:

  1.请同学们思考,“呜呼”这一感叹词起笔,有何深意?

  文章以“呜呼”的感叹,突兀而起,引发对历史的沉痛追问和感慨。五代十国时期,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之一,作者感慨沉痛,故作序论皆以“呜呼”开篇。同时也为全文奠定了哀婉的感情基调。

  第二段内容理解:这一层讲晋王,即庄宗的父亲——李克用的三桩遗恨,他在临死前留给庄宗三支箭,让其完成遗愿。相对于第一段的简洁,第二段近乎小说家语,用“世言”二字起笔,即正史中未见记录,彰显了史学家的严谨。在“三遗恨”的故事里,提到了三个仇人,他们又是谁呢?

  一是朱温。李克用曾与朱温联合剿灭黄巢军,后朱温多次意图杀害李克用,二人结怨越来越深,不共戴天。此后对峙争霸数十年。

  二是刘仁恭。文中所写“吾所立”是指刘仁恭借李克用兵马夺取幽州,后刘仁恭与李克用反目,归附于朱温,他的儿子刘守光开始称燕王,后来称帝。这里称刘仁恭为燕王,是笼统的说法。

  三是契丹人,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原与李克用结盟夹击朱温,后来却撕毁盟约,与朱温结盟。

  问题探究:

  1.请同学们思考:这几个动词刻画了庄宗李存勖怎样的形象?

上海gm干磨店  首先是他对复仇极为重视:他将箭藏在供奉祖宗的宗庙之中,并且每次出兵都要以少牢祭奠,得胜后,请下箭,还要用锦囊盛起来,告慰父亲。

  再者,他对复仇极为决绝:每次作战都要带着这三支箭,矢志不渝,誓死报仇。因此,这几个动词,描绘出庄宗一心执行父命决绝复仇的形象。

  第二段总结:第二段详细叙述了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经过。这一段叙事的语势比较平缓,没有直接的议论,但是作者寓论点于叙述之中,与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为下文写衰作张本。

上海gm干磨店  第三段第一层内容理解:庄宗用绳索帮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之后又写道:庄宗用匣子装着后梁皇帝、大臣的头,一一复仇之后,庄宗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作者详细描写了庄宗复仇的经过。面对着庄宗的赫赫战功,作者不禁发出了“壮哉”的感慨。

  问题探究:

  1.作者为何要大费笔墨逐一描写庄宗消灭敌人?

  写庄宗逐个消灭仇敌,极力表现其声威的壮大,一方面照应开头“盛衰”的“盛”,极力写英勇杀敌的威武雄壮,也暗示了成功背后的艰辛。另一方面越写奋勇杀敌的极盛之势,也越能与下文的迅速败亡形成对比,从而更好地揭示主题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道理。

  第三段第二层内容理解:短促有力的语句,让读者直观地感知到了李存勖的败亡之“神速”。

上海gm干磨店  通过梳理有关李存勖的履历,我们关注到后唐庄宗李存勖从接受遗命到后唐建立,经过了十五年奋战,而“失天下”仅三年。

上海gm干磨店  败亡的导火索,令人触目惊心:一夫夜呼,是说公元926年,枢密使崇韬和他的女婿、庄宗的异母弟存相继被杀,加上其他天灾人祸,一时谣言四起,人心浮动。兵士黄甫晖当时奉命戍守瓦桥关,戍期已满,却被留下守贝州,心怀不满,便趁机纠众杀部将杨仁晸,裹胁裨将赵在礼为乱。这次兵变发生在夜间,故称“夜呼”。庄宗之祸,自皇甫晖一夫夜呼而起。

上海gm干磨店  其后“乱者四应”是说李嗣源发动兵变,郭从谦首先响应,率从马直亲兵攻皇城,纵火焚烧兴教门,闯入内宫,乱兵在宫楼上用箭射死了仓皇东出的唐庄宗。《伶官传序》将其概括为“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以及“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此外,这段文字更写出了败亡之际的仓惶落魄,“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这“极衰”时的“泣下沾襟”又与前文“得天下”时的“意气之盛”形成强烈对比,为下文议论张本。

  欧阳修用李存勖复仇的极盛之势为其败亡的神速蓄势,功业到达顶峰之后,顷刻间,一败涂地,“意气之盛”荡然无存,对比极为鲜明,不禁引发人们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李存勖亡国之速?行文至此,再进行议论,必然水到渠成。

  文章先让一步,讲道难道是得天下困难,失天下容易吗?自然并非如此,文章随即作出回答:或者考察他成败的原因,都是因为人事吧。接着开始分析到底是怎样的人事致其成败,引用了《尚书》中的古训“满招损,谦受益”,暗喻庄宗之前谦虚谨慎,终于成事,之后沉湎享乐,终致颠覆。由此得出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是对人事的具体解读,也是作者以史为鉴得出的结论。

  第四段内容理解:正因为庄宗之前忧虑劳苦,竭忠尽智,所以强盛的时期,全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而后安于享乐,不思戒慎,所以等到他失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讥笑。最后又将此论推而广之,祸患常常是从极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进而得出结论: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人或物困扰,难道知识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问题探究:

  1.请同学们思考:“岂独伶人也哉”的言外之意?

上海gm干磨店  作者在叙述庄宗得失、盛衰的对比中,深化了主题,其实,让作者深思的不仅是后唐庄宗的灭亡教训,更让人担忧的是作者所处的北宋王朝。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警告北宋统治者,应该振作觉醒了,否则就会断送自己的江山。

  因此,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借古讽今,讽谏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要以史为鉴。

上海gm干磨店  其实,欧阳修并非危言耸听。后来北宋王朝亡于宋徽宗之手,而宋徽宗恰是一个沉溺于歌舞与书画的君王。李存勖宠爱优伶,热爱演戏,宋徽宗擅长绘画,有着极高的艺术修养,但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和责任却是一国之君。他们都违背了自己的使命,最终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还学过哪些借古讽今的文章?

  杜牧《阿房宫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上海gm干磨店  苏洵《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以上所论都是在提醒后世的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欧阳修通过《伶官传序》中叙写庄宗的得失盛衰之变,形象直观地告诫统治者,要以史为鉴,知古鉴今,体现了古代文士的良知与家国情怀,始终关怀民族命运前途。

上海gm干磨店  (三)总结文章论证思路与写作特色

  论证思路:首段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并且概括举庄宗成败事例作为论据,得则接受父命报仇雪耻,系燕父子函梁君臣,失则一夫作难仓皇东出,伶人困之身死国灭。在得与失的强烈对比中,寓议于叙之中,得出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并由此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写作特色:

  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后唐的盛衰对比,先写庄宗极盛的史实,再写其极衰的场面,后面总言兴亡,喟叹不已。一盛一衰,既扬又抑,交错成文。通过盛衰对比,昭示了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

  在语言方面,辞气委婉,言语恳切

  文章作为一篇旨在以史为鉴的史论文,依据史实,娓娓道来,仿佛与预想中的读者谈古论道,辞气委婉,言语恳切。文章叙庄宗功业辉煌,语含敬佩;述其迅疾陨落,则充满叹惋;论其败因,先用反问,再以疑问呼应观点,使得说理委婉恳切。抑扬顿挫,错落有致,文章以散体写史论,间以对仗工整的骈句,骈散结合,错落有致;适当运用长句,调节语势,张弛有度,读起来抑扬顿挫,感情饱满,气势旺盛。

  其次,本文语言平实,言简意丰。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基本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事例,阐发道理,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概括性强;议论简明扼要,切中肯綮。有些语句,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言简义丰,发人深省。

上海gm干磨店  (四)文言现象总结

  总结一词多义现象:盛、困、告

  总结通假字:无、雠

  总结古今异义:少牢、人事

上海gm干磨店  总结特殊句式:判断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

  四、课堂小结

  《伶官传序》旨在知古鉴今,告诫沉溺的恶果,警示亡国的落魄。同样,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沉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这样的规律于今日也能带给我们启示,来指导我们当下的生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如火炬在前,一直照亮我们的漫漫人生路。

  五、课后作业

  优秀的史传文学,往往围绕历史人物,选取恰切的历史事实,既叙写人物生平,又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同时将史家对人物的评价和对历史的态度蕴含其中。研读课文,为本文的历史人物李存勖整理一份简略的人物年表。

上海gm干磨店  提示:完整的人物年表包括以下内容:年岁、年月、本人经历和活动事迹、传主所处时代发生的重要事件、家族情况和社会交往等。

《伶官传序》 教案13

  教学目标

上海gm干磨店  1、知识目标:分析课文结构,体会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贯通”的特点;体会“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深刻寓意。

  2、过程目标:采用诵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深刻寓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深挖历史兴衰成败的教训

  教学难点

上海gm干磨店  理解”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观点以及以史为鉴的手法。

  教学方法

上海gm干磨店  质疑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还记得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例子吗?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而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结果却是众叛亲离,身死国灭,人事在商朝灭亡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五代十国中时期,也有这么一位帝王,也是因为这个的原因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他是谁呢?—李存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帝王,看看他是如何落得个生死国灭的下场的?。

上海gm干磨店  二、作者及背景

上海gm干磨店  1、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着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着有《欧阳文忠公集》,史书《新唐书》《新五代史》。

上海gm干磨店  2、背景介绍

上海gm干磨店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平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着《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3、解题。

  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上海gm干磨店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着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三、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梳理文意

上海gm干磨店  2、找出文章的论点和论据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依据: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

上海gm干磨店  过渡语:既然文章的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依据是: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那么整篇文章都是围绕着的天下和失天下进行的,下面请大家重点研读文章的2—3段,着重分析庄宗是如何得天下与失天下的。

上海gm干磨店  四、讨论、分析

  (一)得天下

上海gm干磨店  1、读二、三段,填写下列表格,为庄宗做个简单的履历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

  年份岁数事件

  90823与尔三矢

上海gm干磨店  91227系燕父子以组

上海gm干磨店  92338函梁君臣之首

  【明确】得天下——15年——得之难

  2、试着分析唐庄宗得到天下的原因。

  后唐庄宗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着三支箭的鞭策,他怀着一股报仇的信念,时刻恭敬地面对父亲的'遗愿。用原文的话来说就是“忧劳可以兴国”。

  3、作者在分析唐庄宗取得天下获得成功这一部分时,运用了一系列动词,请找出这些动词,体会庄宗的情感。

  明确:写获得成功时,作者用了一系列动词:受、藏、请、盛、负、纳,从这些动词可以看出庄宗对父亲遗命的态度是:恭恭敬敬。

  4、想象场面,诵读这一部分。

上海gm干磨店  5、播放微视频《得偿父命》,再次体会庄宗得天下之“盛”。

  (二)失天下

上海gm干磨店  1、诵读第三段,填写下列表格。从表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年份岁数事件

  92641“生死国灭,为天下笑”

  【明确】失天下——3年——失之易

上海gm干磨店  2、试着分析唐庄宗为什么短短三年就失去天下的原因。

  【明确】后唐庄宗获得成功之后,没有了奋斗的方向,于是贪图安逸,亲近伶官,导致身死国灭。用原文的话来说就是“逸豫可以亡身”。

  3、唐庄宗在失去天下后,庄宗的情感又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明确】悲哀。顾、泣、誓天断发、衰。

上海gm干磨店  4、播放微视频《身死灭国》,体会庄宗失天下之“衰”。

  5、学生再次诵读文章3、4段,体会情感变化。

  6、作者从庄宗的成败中得出了什么历史教训?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五、归纳文本

上海gm干磨店  1、本文是欧阳修为《伶官传》作的序,可为什么主人公不是伶官而是庄宗呢?

  【明确】首先,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其次,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借古讽今,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希望北宋统治者励精图治。

上海gm干磨店  2、概括文章主旨。

  【明确】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这是心忧国事的政治家机智巧妙而又委婉的劝谏艺术。

  3.归纳整理文章结构。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全文的脉络非常清楚,作者首先提出观点,然后进一步用事例论述,最后得出了结论。

  观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述:得(盛)—三矢—恭敬;失(衰)—伶官—宠幸。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上海gm干磨店  六、拓展、延伸

  1、在历史上找一些兴衰成败的例子,并加以说明。

  2、写一写这些兴衰成败给我们的启示。

  七、小结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有胜也有败,有盛也有衰。面对成功和兴盛我们要不骄不躁,做到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面对失败和衰败,我们应该记住满招损、逸豫可以亡身,我们要以史为鉴,这样我们就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失败。

上海gm干磨店  八、作业

  阅读课外《伶官传》

《伶官传序》 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上海gm干磨店  3、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上海gm干磨店  4、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德育目标:

  1、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

上海gm干磨店  2、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的启示。

  教学重点:

  1、文中关键字、词、句。

上海gm干磨店  2、文章议论思路。

上海gm干磨店  3、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

上海gm干磨店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

上海gm干磨店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引申法

上海gm干磨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举出所学过的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

  2、与《醉翁亭记》对比导出《伶官传序》(如果说《醉翁亭记》通过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通过勾勒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来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的话,那《伶官传序》则是通过写后唐庄宗接受和执行其父亲遗命等一串故事,通过总结宠幸伶人这一教训,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3、由学生介绍欧阳修。

上海gm干磨店  4、关于序。

上海gm干磨店  5、背景介绍。

  二、学习新课。

上海gm干磨店  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2、共同研讨:共同翻译全文,解释个别词,字义,说明特殊用法,疏通文意。

上海gm干磨店  3、再次齐读课文,教师指导:

  ①读出重音,体现这种强调的意义来。(岂非人事哉,“得失”“人事”等)

  ②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切舒缓来。(“方其”领起下面分句一气贯通,有声势,不可一世的气概。)

上海gm干磨店  ③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

上海gm干磨店  ④读出玉器,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来。

  三、研讨本文严谨的思维线索。

  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现代汉语表述。(虽由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成败,由于人事。)

上海gm干磨店  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度到分析中去的.?(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过度:庄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

  3、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

  4、作者从论证角度看,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

上海gm干磨店  5、作者从庄宗得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皆自于人”,“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6、用现代汉语将作者的这些结论说说。(“谦受益,满招损”,“防微杜渐”“以史为鉴”“力戒骄奢”“励精图治”“居安思危”)

  7、小结: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8、处于北宋时期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呢?并冠以短序?

  9、师结:以古喻今,告戒当时的统治者,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四、课堂延伸:

上海gm干磨店  1、思考: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小事不小,玩物丧志,事在人为,以古为镜)

上海gm干磨店  2、总结:古人说得好:以铜味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古人的悲剧!

  3、课后作业:

  ①掌握课文中特殊的文言句式。

上海gm干磨店  ②掌握关键字、词。

上海gm干磨店  ③背诵此文。

《伶官传序》 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上海gm干磨店  1.理解:原、赐、负、抑、遗、系6个实词

  2.积累归纳:与、其、归、易、告5个词的义项和用法。

  能力目标

  1.学习掌握词类活用的文言语法现象(名词活用为动词)。

  2.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的写法,并背诵课文第三节。

  德育目标

  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

  识记11个词语,掌握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征,学习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上海gm干磨店  本文是“传序”,所以众多的史实都是正文的主要内容,这里可简约地点到即可,也正因如此,给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成为学习的难点,只要对涉及的人事有一般的了解即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上海gm干磨店  利用注释、工具书,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理解作者意图。

  【教学过程】

上海gm干磨店  一、导语设计

  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说六国灭亡的原因,以借古讽今的写法,讽谏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勿蹈六国覆辙。今天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也是借古讽今,总结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现在听录音,轻声跟着阅读,思考庄宗李存勖17岁后发生在他身上的有什么事。

上海gm干磨店  二、解题

  同学们根据注释,谈谈作者与《新五代史伶官传》,教师补正。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欧阳修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着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于他的门下。他是唐宋八大家中的重要作家。《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他的作品主要有《新五代史》。与宋祁合写《新唐书》等。

  三、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解释词句。

  (1)辨析本文中的词类活用(学生解答,教师补充更正)

上海gm干磨店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明确:“原”,名词用作动词,推原,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盛以锦囊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盛以锦囊”是“以锦囊盛”的倒装,用锦绫做的袋子装着。“盛”,形容词用作动词,装着。

  函梁君臣之首

  明确:“函”,名词“匣子”,用作动词,装在木匣子里。

  抑本成败之迹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本”,名词用作动词,溯本,推求,跟“原”的意思相近。

上海gm干磨店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兴”,振兴,使……兴盛,动词的使动用法;“亡”,使……亡,动词的使动用法。

上海gm干磨店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明确:“夜”,在夜间,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时间;“东”,向东,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2)被动句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明确:“为天下笑”即“被天下笑”。“为”是介词。表示被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②智勇多困于所溺

  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于”是介词,表示被动、引出动作。

上海gm干磨店  2.分组讨论,指定回答:

  (1)提问:“虽曰……岂非……”是一个什么句式?其作用是什么?(学生解答,教师补充)

  明确:“虽曰……岂非……”是反诘语气的转折复句,意在强调后者。强调“人事”的作用,即盛衰之理,不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

上海gm干磨店  点拨:凡反问句都是以疑问的语气表达字面相反的意思,无疑而问,语意表达的比陈述句更确定、更有力、更发人深省,有更强的感情色彩。

  (2)看课文,当文章写出盛衰、成败两个方面,用“方其……可谓壮哉!”“及……何其衰也!”句式,接着又用“岂……欤?”“抑……欤?”的句式,各是什么句?有何作用?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讨论后定人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方其……可谓壮哉!”“及……何其衰也!”这是两个感叹句,又是对称句。感叹饱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前一句表示对庄宗胜利的赞赏之情,后一句表示对庄宗失败的悲叹之情。

上海gm干磨店  对称句,节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本文的对称句在内容上都是正反对照的,不仅有音乐美,而且给人鲜明的对比感,表达了作者褒贬、扬抑的立场,气势十分充沛,感情色彩浓郁,加强了论证的力量。

上海gm干磨店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是反诘语气的选择关系的复句,前者被否定,被舍弃,后者被肯定,说明成败之事皆自于人的道理,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印证了开头的论点。

上海gm干磨店  (3)请同学们再找出几个对称句和反问句,念给同学听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对称句:“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反问句,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3.概括李存勖一生的主要经历。

  (1)提问:通过阅读课文,给李存勖编一个履历表(课文P97注释:李存勖885~926),主人公李存勖在公元908年、912年、923年、926年的几个年代里,年龄分别是多少岁?

  明确:908年是23岁;912年是27岁;923年是38岁;926年是4l岁。

上海gm干磨店  提问:在这几个年头里,在李存勖身上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尽可能用课文的原句回答)

  明确:①李存勖23岁时的事:

上海gm干磨店  “接受三矢,继父遗志。”(齐声朗读:“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点拨:从这铿锵的节奏中,可以看见一位胸怀大志,雄姿英发的年轻统帅形象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上海gm干磨店  ②主人公27岁时的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这是公元912年,李存勖派兵攻破幽州,俘获刘仁恭及其家族,刘守光逃到沧州,乃被捕获。父子都被处死,灭燕)

上海gm干磨店  ③主人公38岁时的事:

  “函梁君臣之首”(亡梁),然后“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建立了后唐。李存勖从受命到立国,经过了整整15年。

  ④主人公4l岁时的事: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指导读文(慢节奏)

上海gm干磨店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3)学生在凝重的气氛中静思两分钟,想象庄宗君臣凄然相向,泪下如雨的悲惨情景,并和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雄武进行对照比较。

  (4)点拨,提问:在这无声的静寂中,学生们心潮翻卷,历史的风云变幻掠过心头。在这生生死死、盛盛衰衰的变化中,不正寓含着某种哲理吗?

  请同学们思考:

  ①庄宗灭敌立国。用了15年时间;然而由盛至衰,只有短短的3年。这一盛一衰的关键是什么?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论点:“盛衰之理,岂非人事哉!”

上海gm干磨店  ②呼应论点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上海gm干磨店  ③提问:庄宗盛也人事衰也人事,然而作者在一百多年后的宋代中叶重提这件史实,他要人们记取什么样的历史教训呢?

  明确:“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④这一句让同学们共同诵读,并翻译此句。

上海gm干磨店  点拨:从庄宗李存勖的履历表上,可以看出李存勖一生的主要经历——一盛一衰。那么一盛一衰的关键问题是由于“人事”和呼应这一论点的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它揭示了“人事”的内涵,从而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深刻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在这里讽谏了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十分深长。

  四、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五、课堂小结

上海gm干磨店  从唐庄宗李存勖的'履历表上可以看出“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这篇文章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以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以“晋王三矢”这一不能确定为史实的传说作为事例,以论带史,以史论证,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上海gm干磨店  讨论《伶官传序》与《六国论》在写作上的异同,并背诵《伶官传序》第三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上海gm干磨店  《伶官传序》是北宋着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为其《新五代史伶官传》所写的一篇序文。此文作为宋代文学的名篇佳作,与苏洵的《六国论》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国家兴衰的道理,都总结了历史经验,都有劝谏统治者之意。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两文,回答问题。

上海gm干磨店  二、提问

上海gm干磨店  1.《六国论》与《伶官传序》两文的中心论点各是什么?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六国论》是一开始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

上海gm干磨店  《伶官传序》也是一开始采用反诘句式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中心论点。

  2.提问:《六国论》与《伶官传序》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相似点?

  明确:《六国论》提出论点时从反面否定,与正面肯定两方面提出论点。反面否定是“非兵不利,战不善”,正面肯定是“弊在赂秦”,然后作者承题作两方面分析,一是赂秦的国家“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一是不赂秦的国家“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所以不赂者以赂者丧,紧接着论证赂秦国家灭亡的原因与不赂秦者灭亡的原因。赂者,用引证“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不赂者,用例证,(齐人)“与赢而不助五国也。……”赂者与不赂者正反对比论证了中心论点,并以议论兼抒情,假设论证反面推进,似乎在批评六国的“为国者”,实是告诫北宋“为国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点明了本文的主旨。

上海gm干磨店  《伶官传序》采用正反对比推理,使读者读后深感道理确凿。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文章依据史实对比推理,自然得出结论:晋王临终授矢庄宗,告以遗恨,叮嘱庄宗不忘世仇,实现遗愿。是时,庄宗重任在肩。兢兢业业,用兵时负矢直前,惟恐有负先王。终于获得成功;及至如愿以偿,大功告成,便一改初衷,宠幸伶人。以至政纲倾颓。衰败随之。文章以成功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失败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十分鲜明地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对此,作者未直陈己见,而是用反诘句式予以表达。“岂……欤?”“抑……欤?”充满感慨之情,增强了感染力,写到这里又用古训“满招损,谦得益”,追本求源,指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照应上文,揭示了人事的实在涵义。最后推而广之,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着眼于历史教训,收束全文,论证中同样用例证与对比论证方法。

  点拨:《六国论》《伶官传序》两文的作者都以讽喻现实为写作目的。史论性的作品,往往名为论古,实为喻今。因此,透过作者对纷繁的历史事实的评述,弄清他们讽喻现实的写作目的,是理解课文的突破口。

  3.讨论,提问:《伶官传序》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讨论后指名回答

  明确:(1)例证法。本文属于史论。写史论使用例证法,可以以论带史,以史论证。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准确地选择典型事件。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在具体选材上,却以“晋王三矢”这一不能确定为史实的传说为事例,并加以详述,体现了选材的匠心。

上海gm干磨店  (2)对比论证。本文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由于人事。这一论点本身就是一个既正反对立又合而为一的命题。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

上海gm干磨店  4.提问: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呢?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1)语言委婉,气势旺盛

上海gm干磨店  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在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鉴的史论,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

上海gm干磨店  (2)文笔酣畅,波澜起伏

  文章开篇发出嗟叹,提出论点,语势突兀而起,随后落到立论根据上,再缓缓落人“晋王三矢”的叙事;又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庄宗之“盛”的赞叹,而后语势陡然一降,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继而步步紧逼,设疑、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语势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发出发人深省的教训,戛然而止,将全文的语势稳稳地落在结尾上。篇幅虽短小,却写得起伏跌宕,全文一气呵成,淋漓酣畅。

  (3)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本文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对称句,如“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上海gm干磨店  5.讨论,怎样理解文章中文与题的内在联系?

上海gm干磨店  讨论后指名回答,补充更正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的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上海gm干磨店  三、课堂小结

  全文以“盛”“衰”二字为中心,先以反问指出国家盛衰与人事有关,而后对庄宗用兵报父仇作了肯定叙述,也为表述其功业之盛张本。第三段就盛衰对比提出设问,最后得出论断,亦即全文的中心论点,末段再次将盛衰对比,进而指出庄宗困于伶人具有普遍意义,这就是写《伶官传》的缘由。“兴亡规律”——即是“规律”,就要用事实来检验它看是否正确:

上海gm干磨店  庄宗:忧劳则兴,逸豫则亡;

  秦:仁政则兴,暴政则亡;

上海gm干磨店  六国:抗秦则兴,赂秦则亡;

  项羽:重贤则兴,寡谋则亡;

  学生:勤奋则兴,懒惰则亡。

上海gm干磨店  可见,一个人的兴亡、得失、成败,与天命神灵无关,关键在自己,事在人为。这也是“兴亡规律”带给我们的启示,希望同学们用这一“规律”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布置作业:继续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上海gm干磨店【《伶官传序》 教案】相关文章:

《伶官传序》 教案15篇01-19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02-24

《伶官传序》听课反思04-10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01-06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8篇01-06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8篇)01-06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通用8篇)01-06

读《伶官传序》有感(精选5篇)02-03

伶官传序读后感(精选8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