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gm干磨店

观了不起的盖茨比有感

时间:2021-01-29 15:36:34 观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观了不起的盖茨比有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了不起的盖茨比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了不起的盖茨比有感1

  胜利与眼泪,这就是人生。

  第二次看这部电影,依旧热泪盈眶。无论是那个时代的悲剧,还是盖茨比本人的悲剧,都令我久久无法平静。想了良久,终于找到一个很适合的词来形容这部电影带来的感觉——幻灭。

  从盖茨比的金钱、爱情,大到那个经济危机前大繁荣的美国,所有的一切都像是一个吹了很大很久的泡。当它存在时,方方面面都是那么光彩夺目;可当它变为沫时,它又是那么容易就变成了沫,失落感便充斥了整个环境。这不禁让我想起曾经开过的小玩笑,物理上有一个定义叫“位移”,即物体的始末位置距离。我曾说:“被位移使用的点好可怜啊,如果它的起点又是终点,那么无论它走多远,位移都是零啊!”从结果看,盖茨比又何尝不是如此,也许他最后的下场还不如他卑微的出身。

  再从人生看,一个人也是出生就注定走向死亡;中国古代文明如此丰富,就宋朝来说,欧阳修、苏东坡都是当时耀眼的星星,可是最终还是都走向灭亡;从宇宙大爆炸开始,整个系统注定要趋向毁灭。这一切都好似幻灭,好似泡沫最后只能成为眼泪。

  可难道就这样了吗?知道死亡有一天终将会逼近呼吸,我们就只一步步看着自己走向灭亡吗?因此就是说,胜利和眼泪并不矛盾,幻灭亦意味着存在过。

  且说我们灿烂的文明,朝代是更替了,可每个朝代留下的东西从未流逝。从有图案记录开始,文化就开始沉淀。五千年来,形体走了,意识却逐渐累积下来,让幻灭给人的恐惧感被其璀璨的、强大的内涵和力量打败了,这就是胜利。

上海gm干磨店  对于人来说,胜利不是狭义上的取胜。也许人人都能说要活得精彩,不辜负走这一遭,可如今的精彩往往被世俗禁锢:带薪读博、年纪轻轻成为主治医师、要娶的女孩应是个门当户对的青梅竹马。《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他本可以成为这样一个人,过上众人眼中成功的生活,也许就是大多数人认可的胜利吧。可仅因偶然,他在一次旅途中,被那座阳光照耀下的白色城市、码头上的人群、苏丹来的黑人、希腊人和意大利人成群结队、吵吵嚷嚷的场景触动了。在阳光和碧蓝的天空下,好像一阵晴天霹雳,他的心被揪了一下,那种人文、自然带给他一种无限自由的感觉。于是,他便放弃了一切,留在了当地,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即使这是小说创造,也无法否认在自然的力量下,眼泪和胜利都不重要了。或者说,这里的胜利即是自我精神的胜利,那么幻灭也变得微不足道了。

  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繁重的学业压力常常使我们“怀疑人生”。做这么多题目有什么用呢?我们以后过日子又用不到“向量”,学了我也不精……如果从结果看,那我们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因为终究要化为灰烬;可从过程看,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将成为另一个我们,永远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生活在没有人去生活之前是没有内容的;它的价值恰恰就是你选择的那种意义。”当我们抱怨教育制度而又不得不执行时,为何不能想成是人格的一部分呢。没有经历过而仅接收他人的`想法,就不能算是生活过。那样就真的是幻灭了。

  如果我们能明白作业不仅是作业,高考不只是选拔,而是在质点回到起点前那段必不可少的路程,那么我们就应该用发自内心的勇敢和美好的青春之火,用不断创造出来的伟大的力量来照亮整个生活。到那时,即使满面眼泪,也都是胜利的喜悦之泪。

上海gm干磨店  幻灭终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结局形态,可质点不只可以用位移来看待,它依旧有过距离。

观了不起的盖茨比有感2

  今天去电影院看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可以说是20xx年我最期待的电影,原因有几个:第一,电影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我高一时初读,一个月前又读了一次,算得上是我从客观视角和主观意愿出发都赞叹不已的一本小说;第二,导演巴兹。鲁曼不是电影长片的多产作者,上一次作品是20xx年,再上一次是20xx年,而且给人感觉是从来只全身心投入地认准“爱情”题材,并配以华美绝伦的配乐编舞和服装设计;第三,本片男一号由我钟爱多年的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担纲,男二号的扮演者则是他现实生活中的发小哥们儿托比。马奎尔,而且莱奥纳多在近20年前曾在巴兹。鲁曼麾下演过罗密欧,这种台前台后“老搭档”的身份也许会让这次合作格外默契;第四,看到几位主要角色的定妆照后感觉选角还是比较成功的,至少演员本身的外表和气质不会对他们的发挥带来太大阻碍。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绿灯》中,我写到自己重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新感触良多,这也让我对该片有了更高的期待。该片在北美的上映时间早于欧洲一周,上周在豆瓣上看到的评分很高,中文评论也几乎是一边倒的好评,“几乎完全忠于原着”的呼声随处可见,于是我几天前就迫不及待地预定了场次和座位,今天早早出门、冒雨骑车前往影院。结果,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本身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不说,这还成为了我来荷兰近一年中感觉最差的一次观影体验。回家忍不住想要在此写评论,还好原着小说的中译本也不过200页不到,大多细节很方便就能查到,几次回头确认之后,我更加坚信“几乎完全忠于原着”一说其实立不住脚。

上海gm干磨店  而大半个放映厅的观众随时随地发出愚蠢而放肆的大笑声也一次次回荡在我脑海中,提醒我不撰文吐槽简直是对自己的不公。两个半小时的3D电影——居然没有2D版本可供选择也是槽点之一——看下来,倒是感激坐我右边的那位大叔的存在,他始终很安静,呼吸也很平稳,每放到几处书中经典段落,便抬手调整3D眼镜(据我观察他很可能是以此掩饰偷偷拭泪)。要我猜,他也是熟谙小说原着的吧。我打定主意散场时跟他攀谈一二,至少微笑点头说句再见,结果没灯灯亮他就匆匆起身离席了,甚至有些紧张仓惶。整场电影下来,我对这位大叔的兴趣超过了电影本身,真可惜没有听听他的观后感。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绿灯符合我作为读者的想象,很可能是全片最“忠于原着”的地方。除此之外,我想就我对小说的理解,对此次电影改编中的一些细节作出自己的评论。总的来说,电影比小说更平庸,但又更不自然。菲茨杰拉德在原着中展现了一个充斥平庸的世界,但因为展现地太好——功劳来自对复杂内心世界的细致观察、精准拿捏和十分自然的描写——而使之成为了一部惊艳的名作。而电影却不幸地成为了平庸本身,在此我无意讨伐导演,只是对他的这次精心打造略感遗憾。

  上面写的都是即兴想到的。没有读过原着的观众自有权利将电影本身看成一部独立于小说之外的艺术作品,这也符合我的一贯态度,任何“改编”都是一次全新的创造;但若你也读过原着并也很喜欢它。

【观了不起的盖茨比有感】相关文章:

了不起的盖茨比影评08-10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心得04-25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01-20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600字09-13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800字01-29

《了不起的盖茨比》500字读后感04-04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精选11篇)07-12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范文500字(精选5篇)06-14

观《赤壁》有感09-23

观《八佰》有感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