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gm干磨店

科学教案

时间:2022-05-07 19:12:49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上海gm干磨店【推荐】科学教案范文6篇

上海gm干磨店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科学教案范文6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上海gm干磨店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上海gm干磨店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上海gm干磨店  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

上海gm干磨店  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

  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上海gm干磨店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上海gm干磨店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上海gm干磨店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上海gm干磨店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上海gm干磨店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上海gm干磨店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上海gm干磨店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

  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上海gm干磨店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上海gm干磨店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上海gm干磨店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上海gm干磨店  (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

上海gm干磨店  (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上海gm干磨店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上海gm干磨店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上海gm干磨店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上海gm干磨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上海gm干磨店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科学教案 篇3

  无处不在的空气,在幼儿眼中蕴含着许多“小秘密”,而科学对于幼儿来讲,就是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是他们觉得好奇的现象,是他们为之感兴趣的东西。为了增加孩子们对空气的认识,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找空气。

  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也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我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材料,为幼儿进行探索活动提供了物质的基础,也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让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从而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通过小实验《手绢湿了吗?》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的争论非常激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个个睁大了双眼,仔细观察,动脑思考。

上海gm干磨店  通过实验幼儿知道杯子中确实有空气。接着孩子们拿着保鲜袋去装空气和感受空气的流动,孩子们都在想哪里有空气呢?不过部分孩子对空气还是有一定的已有经验,很快就装到了空气,还有部分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和老师的引导先后也都装到了空气,孩子们拿着装满空气的保鲜袋,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同时也感受到空气到处都有,通过把气球里的空气放出来亲亲幼儿的脸蛋,让幼儿感受空气的流动。

上海gm干磨店  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认识空气的作用,通过《吹泡泡》、《捏鼻子》两个游戏活动向幼儿展示空气的作用,使幼儿对空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幼儿对《吹泡泡》游戏非常专注,入神,都带着神秘的眼神看着杯子中时大时小的泡泡,从而让幼儿感受空气在我们周围并且身体里也有,空气是我们的朋友,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教师的无言是上好科学课的最高境界”。但由于自己的语言过多,导致了活动效果没有预期的好,还有活动环节设计还不太紧凑,老师准备的材料还应该更仔细选择,这样孩子的探索欲望可能会更强,游戏参与性会更高,教学效果会更佳。

科学教案 篇4

上海gm干磨店  本周的主题是以兔子为主,这节课上目标是让小朋友观察兔子的外形,并且能够大胆的说一说兔子的外形特征。

  活动第一环节是以谈话来吸引幼儿的兴趣,引出“兔子”。第二环节是通过摸、看、听等对兔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并能说一说兔子的耳朵是长长的,尾巴是白白的,摸起来是毛茸茸的。第三环节是播放小兔子的视频,让幼儿对兔子的生活习性有着更全面的了解。

上海gm干磨店  本次活动的进行,总体还是顺利的,但在环节二中出示真兔子让幼儿来观察、感受,有利有弊,虽然幼儿能够更真切的感受到实物所带来的触摸上的感觉,但同时也影响了整个活动的秩序,幼儿一下子都兴奋起来,今后可以尝试把这个实物兔子放在后面一点环节试试,看看效果会不会更好。

  领 域

  科学

  活动类型

  观察探索

  活动内容

  亲亲小兔子

  活动目标

  1、观察小兔的外形特征,了解她的生活习性。

  2、乐意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喜欢小兔、乐意接近小兔。

  活动重点

  观察小兔的外形特征,了解她的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

上海gm干磨店  乐意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活动准备

  1、小兔子一个。2、小兔视频一个。3、食物若干。

  活动过程

  教学反思

  活动环节

  预设时间

  一、引出主题

上海gm干磨店  1、师:小兔子你们见过吗?它长得怎么样的?是不是这样的呢?(出示小兔子)打个招呼吧。

  二、观察小兔的外形特征。

上海gm干磨店  1、小组活动,让幼儿先和小兔玩一玩,自由观察。(通过摸、看、听,引发幼儿对小兔子的兴趣,幼儿相互交流)

  2、你观察到小兔子怎么样的?头上有什么?耳朵是什么样的?它的眼睛又是怎么样的?嘴巴有什么特别不一样的地方?

  3、兔子身上长了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软软的、毛茸茸的)它长了几条腿呢?它的尾巴怎样的?

  三、视频“小兔子”

  1、师小结(播放视频,科学总结)

  四、给小兔子喂食

上海gm干磨店  师:你们知道小兔子喜欢吃什么?我这里有好多食物,我们来一起喂喂小兔子吧。

  3分钟

  5分钟

  3分钟

  4分钟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跷跷板》一课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常见的力》的第三课。“游戏”是孩子们童年生活的一部分,而“跷跷板”这一活动更是孩子们乐于参与的。教材从引导学生回顾玩跷跷板时的发现入手,引领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利用杠杆尺“想办法找平衡”。使学生在动手中寻找杠杆平衡的规律。

  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作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平衡规律。

上海gm干磨店  2、学会在游戏中合作交流,善于提出和发现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原理的技术成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上海gm干磨店  3、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教学准备:

上海gm干磨店  1、杠杆尺、钩码、蜡烛、火柴等。

  2、有关平衡现象的图片、制作简易天平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上海gm干磨店  1、观看资料-玩跷跷板

  师:看过这段资料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吗?

  2、学生交流汇报。

上海gm干磨店  3、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跷跷板平衡的秘密。(板书:跷跷板)

上海gm干磨店  (二)制定计划,实验探究

上海gm干磨店  1、师:请看,这是一个特殊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平衡尺,仔细观察杠杆尺,大家有什么发现?从中间往左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 格,从中间往右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左边第一格和右边第一格到中间的距离是一样的,那么左边第4格和右边第4格到中间的距离也是一样 。这是钩码,它可以挂到杠杆尺上。我在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有什么现象发生?(左边沉下去了)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你想怎样做?其他同学的想法和他一样吗?好,你来试一试,如果成功了,给他点掌声好不好(鼓掌),现在我把他的方法记录在杠杆尺图上,贴到黑板上。

  2、师:刚才,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研究平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样玩,使杠杆尺平衡呢?

  学生自由发言,如实验中要做好记录,教师予以鼓励。

  3、师:同学们使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

  桌上的杠杆尺平衡,注意两点要求:一是小组要分工,要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问题员,问题员可以随时提问题,让操做员讲一讲为什么能平衡?二是平衡了的杠杆尺可以放到一边,别乱动。开始做吧。

上海gm干磨店  (师巡回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记录,问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平衡?两边比较,两边挂一样多钩码会怎样,两边不一样多时会怎样?)

  4、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平衡的方法,真了不起,下面让我们以自己喜欢的方法交流一下,可以拿着平衡了的杠杆尺作介绍,可以展示你的杠杆尺图,谁的玩法有趣,我们就把它贴在黑板上。

  (学生在实物投影前介绍,教师提问“你怎么想的?”“一边一个还可以怎样挂”“大家看他画得对不对,谁画这种玩法的图了?”“有没有一边挂两个的吗?” “谁能给他提问题,谁来补充一下?”等,适当进行鼓励性评价,如“你的想法真奇妙,还有别的挂法吗?”“你的挂法还挺复杂呢?有没有用很少的钩码让它平衡的?”)

上海gm干磨店  5、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6幅平衡图,你们有什么发现?你们觉得哪些杠杆尺的平衡很相像?(学生汇报)

  师板书:一样多(重)一样长(格),平衡;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平衡。

  6、师:如果一样多,不一样长能不能平衡?(可以演示一下)

  (师生讨论分析第二类为什么能平衡?总结出挂的多的一边离中间近,挂得少的一边离中间远;重的一边离中间近,轻的一边离中间远。)

上海gm干磨店  (三)联系生活,知识应用

  师:同学们,平衡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你们了解多少?

上海gm干磨店  学生自由交流,如人们利用平衡现象发明了秤、天平、体重计;挑水时扁担放到肩部中间;起重机吊起重物而不倒;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做动作时要保持平衡等。

上海gm干磨店  (四)自由活动:玩“蜡烛跷跷板”,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上海gm干磨店  (五)总结评价,拓展活动

  1、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个同学表现最好?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除了你们小组之外,还有哪个小组表现最好,你们觉得老师今天表现怎样?

上海gm干磨店  2、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交流。)

  师:(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请同学们课下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动动脑,动动手,看谁制作的更好,更新颖。系列资料

  第3课《跷跷板》教学设计脚本样稿

上海gm干磨店  教学流程 素材说明

上海gm干磨店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需要课件或图片“玩跷跷板”

  (二)制定方案 实验探究

  1、提出活动指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保持平衡?”

  2、学生预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3、进行探究实验。交流实验情况及发现。

  4、总结杠杆尺平衡的规律。 出示杠杆尺、钩码、实验记录单等

上海gm干磨店  (三)联系生活,知识应用:交流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有关天平的资料和生活中平衡的图片,如走钢丝。

上海gm干磨店  (一) 自由活动:玩“蜡烛跷跷板”,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出示 “蜡烛跷跷板”。

  (五)总结评价 拓展活动 做个类似跷跷板的小玩具。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上海gm干磨店  1、理解科学与艺术的相同点;理解内容;品味本文精辟的语言。

  2、培养辩证地认识事物、科学地看待问题的观点。本文逻辑性很强。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上海gm干磨店  3、懂得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的,理解科学、艺术、创造力、真理等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4、学习本文以事例为主,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分析清晰的论证过程,学习作者严谨的论述语言。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上海gm干磨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近世出土的中国古代甲骨文中,留有世界上第一次发现新星的观测记录。新星是一种爆发变星。它本来很暗,通常不易看见,爆发后的亮度却可在几天到一个月的短暂期间内突然增强几万倍,使人误以为是一颗“新星”,故得此误称并沿用至今。在一片于公元前13世纪的某一天刻写的甲骨文中,记载着位于心宿二附近的一次新星爆发。在这片甲骨文中,说到“新大星”时,所用的甲骨文“新”字中,包含着一个箭头,指向一个很奇怪的方向。这个古老生动、艺术形象的象形文字强调了科学发现的创新性,显示了科学发现和艺术表达的一致性。

上海gm干磨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题目解说:本文选自《散文》20xx年第5期。这篇序文是美籍华人、着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为《科学与艺术》一书所写。江同志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上海gm干磨店  2、作者: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69, 1977)、伽利略 伽利莱奖章(1979)、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埃. 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1994) 等。20xx上海科学与艺术展上,李政道做了《科学与艺术》的演讲。他旁征博引,从李白的`《把酒问月》、苏轼的《水调歌头》,到迈克尔逊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试验,普朗克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从科学与艺术对称和不对称的表现方式到欧几里德和非欧空间、超弦理论等方面,对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作了精彩的阐述。

上海gm干磨店  3、写作背景:1994年,李政道同国画大师黄胄先生一起组织“艺术与科学”研讨会,有许多艺术家和科学家都参加了这个会。此前好几年,李政道已同李可染、吴作人、吴冠中、袁运甫、常莎娜、鲁晓波等着名画家合作,创作出了一大批“科学国画”。

上海gm干磨店  4、学习生字:

上海gm干磨店  皆(iē) 婵娟(chán) 结晶(īng) 奠定(diàn)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上海gm干磨店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科学与艺术是意识形态相对的两大门类,作者论述艺术与科学的两大相同点,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围绕这个中心,作者进行了具体的论证。

  可分为三部分:

上海gm干磨店  第一部分(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科学与艺术是意识形态相对的两大门类,作者慧眼独具地谈到了艺术与科学的两大相同点:“共同的基础”—“人类的创造力”,“追求的目标”—“真理的普遍性”。

  第二部分(2-10段)紧承上文,对中心论点加以具体论证。可以分为两层:

上海gm干磨店  1. (2-6段)谈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上海gm干磨店  作者首先强调艺术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他指出,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珍品,也才能唤起人们深藏在内心的情感,并用李白和苏轼两个不同时代的诗人咏月的诗句及莎士比亚作品加以佐证,说明有创造力的艺术作品其生命力可以穿越时空,可以唤起不同时代的人们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的、对外部世界既已存在的内心情感。作者指出,这种“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让人们明白,艺术创造力虽不是人人都有,但有创新的艺术珍品超过时空限制的美好的情感表现,接受者欣赏者多能产生共鸣,而且唤起的反响越强烈越普遍,接受和欣赏的人越多越广泛,表现这种情感的艺术就越优秀,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2. (7-10段)谈科学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作者首先指出,就像“艺术家的创造”一样,科学家运用人类的智慧,创造性地将自然界的现象通过“新的准确的抽象”,“结晶”为自然定律,强调了人对于科学的“创造力”。接着指出,“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说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来,它的覆盖面是极广的,它的应用形式再多再发展,也只是它的应用形式,它本身是不会变的,并且列举了“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和“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等事例,说明科学原理虽然艰深,少有常人能够理解,但科学原理的应用则普遍进人每一个人的生活。对于科学来说,解释的对象越多,应用得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上海gm干磨店  第三部分(11-12段)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异同。

  11段,作者首先指出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不完全相同:科学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与总结,是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的,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则是植根于整个人类的。同时作者强调,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尽管存在着差异,但也有着很强的关联,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段的论述。

  在12段里,作者指出:艺术和科学都需要智慧,而发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并用两个反问句强调二者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阐明“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连的”。

  四、教师小结:

  这篇序言论述了科学与艺术的两个相同点: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共同的目标是真理的普遍性。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无论从事怎样的事业都应该具备创造精神,要把追求真理的普遍性当做自己奋斗的目标。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上海gm干磨店  一、复习导入:

  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认为两者的本源是一致的,它们都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于人类的智慧与创造;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必将促进、加速文化的进展,而且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规律。作为一名科学家,李政道站在科学的立场看艺术,充分思考和研究后,提出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构想。他告诉人们,无论是正在从事科学或艺术事业的人,都要具备创造精神和提高创造力,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这样,我们的科学和艺术才会有大的发展。

上海gm干磨店  二、品味语言:

  1、“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开门见山,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所谓“真理的普遍性”,对艺术来说,超越时空的限制,接受和欣赏的人越多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对科学来说,解释的对象越多,应用得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上海gm干磨店  2、“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此句强调了人类的创造力,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珍品,才能唤起深藏在内心的情感。

上海gm干磨店  3、“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情感”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反响”指艺术接受者、欣赏着的共鸣和反应。

上海gm干磨店  4、“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讲科学的普遍性,提出分论点:原理、定律一旦被抽象概括出来,它的覆盖面是极广的,它的应用形式再多再发展,它本身也是不会变的。

  5、“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作者将科学和艺术比作一个硬币的两面,比喻贴切、自然,进一步强调了科学和艺术的相同性。“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是说它们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是说它们追求的目标是“真理的普遍性”。这句话和开头相呼应,使中心论点更突出,也使结构十分完整。

上海gm干磨店  三、合作探究:

上海gm干磨店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上海gm干磨店  论点就是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的论点。

上海gm干磨店  本文的论点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2、为什么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明确: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所谓的“真理的普遍性”,对艺术来说超过的限制,接受和欣赏的人越多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对科学来说,解释的对象越多,应用的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上海gm干磨店  3、课文是如何运用例证法来论述观点的?

  明确: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本文2至4段中举了李白的《把酒问天》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说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写同一题材——咏月,虽然有相似和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

上海gm干磨店  本文第5段举了莎士比亚的例子,说明中外一理,概莫能外。

  本文第10段举了“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和“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的事例来论证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

  4、找出点明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谈谈如何来理解它们。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①强调艺术的创造力句子: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

  分析:就是说,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珍品,也才能唤起深藏在内心的情感。

  ②强调艺术“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分析:“情感”指的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反响”是指艺术接受者欣赏者的共鸣反映。

上海gm干磨店  5、说说什么是科学的“创造力”和“普遍性”?如何来理解它们。

  明确:①科学的创造力的句子: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实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分析:这句话强调了人对于科学的“创造力”。

  ②科学的普遍性的句子: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

  分析:这就是说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来,它的覆盖面是极广的,它的应用形式再多再发展,也只是它的应用形式,它本身是不会变的。

  6、找出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

  明确: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科学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植根于整个人类。

  四、教师小结:

  科学与艺术是意识形态相对的两大门类,历来论述它们不同的较多,谈相同的比较少。作者独辟蹊径,偏要谈同,而且找出两点在本质上的相同之处进行论证,真是独具慧眼,学识超人。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上海gm干磨店  12、科学与艺术

  论点:共同基础,共同追求。(开门见山)

上海gm干磨店  论证:艺术创造力与真理普遍性;科学创造力与普遍性。(举例论证)

上海gm干磨店  论述:普遍性相同,都需智慧、情感。(道理论证)

上海gm干磨店【【推荐】科学教案范文6篇】相关文章:

【精品】科学教案范文5篇05-06

【精华】科学教案范文6篇04-26

【精选】科学教案范文8篇04-20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5篇05-06

实用的科学教案四篇05-04

【精华】科学教案模板八篇05-02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时钟04-25

科学教案模板合集6篇04-21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谁的脚印》及教学反思08-26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滚一滚》及教学反思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