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gm干磨店

六国论教案

时间:2020-12-08 17:08:36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教案(一):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教案

上海gm干磨店   教学目的

  1.了解史论中借古讽今的写法。

  2.学习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

  3.认识苏洵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弊在赂秦”。

  教学设想

上海gm干磨店   1.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是一篇史论,但它的针对性很强,带有明显的政论色彩,不同于纯粹论史的文章如卢照邻的《三国论》、苏辙的《六国论》。从这个基本点出发,能够确定:

  教学重点是它的政论目的,即借古讽今,批评北宋政府对西夏、契丹侵略者的妥协政策。

  教学难点是它的史论资料,这是因为史论务必以史实为据,而它的叙史是高度概括的,这对历史知识不足的学生来说,肯定会有必须困难。

  2.教学方法。

上海gm干磨店   课文后的练习规定要背诵全文,自以采用诵读法为宜。

  但这种诵读不是机械般反复进行的。根据本文资料和布局的特点,除了应有的诵读准备如正音、疏通文义、品味语气等而外,最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掌握文章的理路,因为只有掌握了理路才能加快记诵的速度,并给学生的自行领悟创造条件;其次,教师还要讲述一点必要的史实,用来拨疑解惑。这样的指导和讲述应当是十分精要的,不要侵占学生练习诵读的时间。

  在完成诵读任务之后,为了使学生能进一步懂得文章立意和布局的道理,能够运用比较阅读法,将苏辙的同题文章拿来进行比较,让学生说说二者的异同。运用此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学生有较好的文言文阅读潜力;二是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不得草率从事。

  3.课时安排:用了课时教读。

  预习安排

  1.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粗知大意。

上海gm干磨店   2.朗读课文,主要是读好第1、2段,要求读音正确,能读出一点语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概括介绍本文。

  教师指出:本文属于史论中的兴亡论,一开篇就提出了“弊在赂秦”这个中心论点,意即六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以土地赂秦。这指的是战国下半期内的事,此前各国诸侯相互兼并,不存在“赂秦”的问题。秦自孝公(前361年至前338年在位)以后日渐强大,开始蚕食诸侯,才出现了“赂秦”的事。但也不是各国诸侯全都采用这种策略。从《廉颇蔺相如列传》和《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便能够看出,赵、魏两国统治者对秦的态度是不相同的。

  问:试据《廉颇蔺相如列传》和《信陵君窃符救赵》说说赵魏两国对秦的不同表此刻哪里。(赵采取抵抗的策略,魏则实行妥协。)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评价赵的策略的?(“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问:既然如此,赂秦的是哪几国呢?试据课文回答。(据“燕赵之君……”和“齐人未尝赂秦”,可知“赂秦”仅指韩、魏、楚三国而言。)为什么作者不指名呢?(这是史实,尽人皆知,无须指名。)

  问:三国赂秦而另三国不赂秦,作者却说“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是不是以偏概全?(正因为有以偏概全之嫌,所以作者又提出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命题,这就变得全面了)。

  问:由此可见,“弊在赂秦”这个中心论点包含着两个分论点,请说说是哪两个?(“赂秦而力亏”和“不赂者以赂者丧”。)

上海gm干磨店   问:文中哪一段是论证“赂秦而力亏”的?(第2段。)哪一段是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的?(第3段。)二者的顺序能颠倒吗?(不能。前者是主要的,后者是次要的。)

  问:第4段该是结论了,作者的结论是什么?(“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积威之所劫”是什么意思?(长时期积累下来威势,即长期优势,那里是说“不要被敌方的长期优势所挟制”。)

上海gm干磨店   问:“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是个别结论(针对六国而言)还是一般性结论?

  结束语:正因为是一般性结论,由此又引出第5段,但此段涉及当时北宋的历史背景,留到下节课再说。此刻我们已初步掌握了全文大意,能够练习背诵了。

  二、诵读第1段。

上海gm干磨店   1.诵读的准备。

上海gm干磨店   ①停顿:“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②语气:破灭之道也(肯定决定)

  ③补充史实:秦灭韩为前230年,灭魏前225年,灭楚前223年,灭燕灭赵前222年,灭齐前221年。“互丧”,先后相继灭亡。

上海gm干磨店   ④“率皆赂秦耶”:设问兼反问。提出此问的根据是齐、赵、燕三国未赂秦。

上海gm干磨店   ⑤“盖失……”两句,用解释语气读。

上海gm干磨店   2.诵读练习及检查。

上海gm干磨店   要求速背,只用3分钟(包括检查),因为前面正对此段的理路作过分析。

  3.归纳本段大意:提出本文中心论点,即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三、诵读第2段。

  1.诵读的准备。

  (1)补充注释

上海gm干磨店   ①“秦以攻取之外”——秦在攻占土地之外。以,同“于”(让学生从旧课文中找出例子:“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中的“以”)。以,当释为“在

上海gm干磨店   ”,课文注为“用、凭着”,误。

上海gm干磨店   ②“较秦之所得……其实亦百倍”——“较”,直贯全句。“所得”,指受赂得地。“百倍”,极言其多,不是确数。全句意即秦受赂得地为攻战得地之百倍,诸侯赂秦失地为战败失地之百倍。

上海gm干磨店   ③厥——同“其”。先秦典籍中用得较多,以后不常用。作者那里是有意用古字。

  ④“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这是形象的描述。秦在六国之西,不可能“四境”而至。

  ⑤然则——承上发下语,那里用法同“然而”,跟“但是”大致相当。

  ⑥判——形声兼会意。半,物中分。

上海gm干磨店   ⑦理固宜然——按理说,本当如此,即俗语“理所当然”。

上海gm干磨店   ⑧古人云——古人,指苏代。这话是对魏安厘王说的,当时魏安厘王接二连三地以地赂秦,苏代不同意这种做法。

  (2)找出本段中的论断

上海gm干磨店   (“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问:哪一个是主要的?(后一个。)说明理由。(照应开头“赂秦而力亏”。)“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跟这个论断是什么关系?(推论。)

  问:引古人语有什么作用?(旁证。)

  2.分层练习诵读及检查。

上海gm干磨店   ①开头至“固不在战矣”。提示:注意排比句式。行文先说事实后作论断。“则”,相当于“可见”。

上海gm干磨店   ②“思厥先祖父”至“而秦兵又至矣”。提示:议论文中亦可有形象的描绘。比较“先人”与“子孙”,包含着对赂秦政策的严厉批评。“今日”“明日”,极言割地之频繁;“五城”“十城”极言割地之多。

上海gm干磨店   ③“然则诸侯之地有限”至段末。提示:注意对偶句式、比喻写法。

上海gm干磨店   3.归纳本段大意;论证“赂秦而力亏”的论点,指出韩、魏、楚三国灭亡的原因。

上海gm干磨店   四、留作业。

上海gm干磨店   1.背诵第1、2段,准备诵读第3、4段。

上海gm干磨店   2.细读第3段,从中找出跟首段“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句话相照应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上海gm干磨店   一、检查作业。

上海gm干磨店   背诵第1、2段。

  二、诵读第3段。

上海gm干磨店   1.诵读的准备。

  (1)补充注释

上海gm干磨店   ①迁灭——古代灭掉一个国家,要迁走该国的传国重器,如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迁灭即灭亡。下文“革灭”,革是除旧,也是灭亡的意思。

  ②义不赂秦——守义而不赂秦,即坚持不赂秦的正确原则。

  ③斯用兵之效也——这(是)用兵的功效。斯,代词,这。

上海gm干磨店   ④“后秦击赵者再……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史记赵世家》:“(幽缪王迁)三年(前233年),秦攻赤丽、宜安,李牧率师与战肥下,却之。封牧为武安君。四年,秦攻番吾,李牧与之战,却之。……七年,秦人攻赵、赵大将李牧、将军司马尚将,击之。李牧诛,司马尚免,赵忽及齐将颜聚代之。赵忽军破,颜聚亡去。以王迁降。八年(前228年)十月,邯郸为秦(郡)。”文中的话即是这段史实的概括。再,两次。为郡,指邯郸成为秦的一个郡。(按:“秦实行郡县制。)

  ⑤向使——对过去的事作假定时用。

上海gm干磨店   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理”与“数”为互文,也是天数、命运的意思。(下一课《伶官传序》首句“盛衰之理”的“理”,义同此。)

  (2)层次分析

上海gm干磨店   教师提示:上段分析韩、魏、楚三国是合着说的,它们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的,即以地事秦。这段分析齐、赵、燕三国是分开说的,它们的灭亡原因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上海gm干磨店   问: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与嬴而不助五国”“五国既丧,齐亦不免”)?哪一句是照应开头“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句话的?(“五国既丧”。)作者对秦持怎样的态度?(从“与嬴”一句能够看出作者的批评态度。)

上海gm干磨店   问:作者对燕、赵持怎样的态度呢?(有赞扬,有批评。)赞扬什么?(以武力对抗的政策。)批判什么?(批评燕用刺客计,批评赵错杀良将。)这二者是这二国灭亡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说,是怎样的原因?(“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这两句话是照应上文哪一句的?(“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小结:可见,作者这样来论述齐、燕、赵三国的灭亡,是为了证明本文的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

  问:作者这样论述了韩、魏、楚、齐、燕、赵六国灭亡的原因之后,就自然想到了他们的救亡之道,他是怎样为他们谋划的?(“三国各爱其他……良将犹在”。)为什么在此前要加“向使”二字?(因为事实已经成为过去,是不可能办到的。)注意“或未易量”一语,它说明什么?(不能轻易地断定谁胜谁负。)这告诉我们下决定切忌武断,要注意分寸。

  2.诵读练习并检查。

  诵读要求读出语气,如:

上海gm干磨店   “齐人未尝赂秦……何哉”中,不能用“也”替换“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中,“也”不能删。

  “齐亦不免矣”中,“矣”有讽刺意。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中,“也”有感叹意。

上海gm干磨店   “且燕赵处秦”中,“且”表推进一层之意。

上海gm干磨店   “向使……,则……”,要读得语意连贯。

  3.归纳本段大意:指出齐、燕、赵三国灭亡原因是“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论证了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

上海gm干磨店   三、诵读第4段。

上海gm干磨店   1.诵读的准备。

  (1)句意辨析

  ①“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

上海gm干磨店   A秦人欲吞灭六国而不能

上海gm干磨店   B秦人惶恐之极,寝食不安

上海gm干磨店   (A以“之”为代词,代六国,用比喻写法;B以“之”为结构助词,无义,全句写实。)

上海gm干磨店   小结:B正确,解句要注意上下文,上句说“井力西向”,对秦造成极大威胁。

上海gm干磨店   ②“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从《过秦论》中找一段话来解释。(“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弱国入朝。)

  (2)层次分析

  问:“呜呼”和“悲夫”二语在这段话中有怎样的作用?(各领出一层意思。)它们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呜呼”,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哀其结果之惨。)

上海gm干磨店   问:前一层跟上段末句是怎样的关系?(上段句末从消极方面说,不该用什么策略;这一层从用心方面说该用什么策略。)后一层有什么作用?(以六国灭亡作结,自然引出一般性结论——历史教训。)

  问:《“有如此之势”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诵读练习并检查

  诵读指导:注意读出文势,抑扬分明(教师能够作示范诵读)。

  四、留作业。

上海gm干磨店   1.流畅地背诵前四段,准备诵读第5段。

  2.试拿苏辙的同题文章与本文做比较,说说苏氏父子在六国问题上的见解有什么异同。

上海gm干磨店   附:苏辙《六国论》

  (全文印发,但只要求读懂划线部分)

  尝读《六国世家》(指《史记》),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能够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以上第一段,“不知天下之势”为一篇纲领。)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出入要道),而蔽(护)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以上第二段,论述韩魏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使归附)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睢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知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徧受其祸。

上海gm干磨店   (以上第三段,指出因韩魏附秦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排斥)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助)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引申为抵抗、对付)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能够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以上最后一段,提出“厚韩亲魏”的策略,归纳六国灭亡的原因。)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上海gm干磨店   一、检查作业。

  背诵前四段,要求读出语气。

  这次检查带有巩固记忆的性质,时间能够稍长,能够让全班同学齐背,也能够指名个别学生背诵,最好教师也给学生作示范背诵。

上海gm干磨店   二、诵读第5段。

上海gm干磨店   1.导入本段,略讲时代背景。

上海gm干磨店   问:本段末句“苟以天下之大”是指什么说的?它跟上句“夫秦与六国皆诸侯”一句有什么联系?(“天下之大”指的是全国政权,指北宋朝廷;“诸侯”指地方政权。)“六国破亡之故事”又是指什么说的?(以土地事秦而求苟安,然终不免于灭亡。)

上海gm干磨店   问:这样来比较有什么意图?(全国政权的力量自然大于地方政权,更不应当对敌采取妥协的政策。)

上海gm干磨店   问:为什么不这样写,“苟以我大宋之大……”?(古人有为尊者讳的习惯。修辞中亦有“避讳”一格。)

  以下介绍时代背景:

  苏洵(1009——1066)经历了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当时辽崛起于北,西夏崛起于西北,时时进行侵略,给北宋朝廷造成极大的威胁。北宋朝廷为求苟安,对他们实行妥协退让,每年都要向他们交纳几十万银两和超多的绢。例如: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澶渊之盟”议定。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4年),宋又被迫与辽订盟,每年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上海gm干磨店   同年,宋与西夏达成协议,西夏对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

上海gm干磨店   尽管如此,辽和西夏的侵略活动仍未停止。苏洵此文就是针对这种状况写的。

上海gm干磨店   2.诵读练习。(快速练习)

  三、作者意图和写作方法分析。

上海gm干磨店   1.讨论:如果将第4段末句改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可有慎哉”,并删去第5段,文章也是完整的。这样做好不好?

  提示:能够从作者意图、文章布局和理路、重要的论断等方面进行思考。

  方式:四人一小组。讨论后推代表发言。

  小结:六国灭亡原因各不相同,而以地赂秦者但是三国,作者巧妙地提出“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论断,这样就把灭亡的原因集中到“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上来了。至于为什么要“赂秦”,作者则直到最后才说出了最要紧的一句:“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这叫做“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注意:苏辙同题文章中最紧要的一句是“不知天下之势”。)作者这样来论述问题是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北宋正是为辽、西夏“积威之所劫”而年年纳币。如果删去“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之故事”,就看不出这一点了,这是违背作者的意图的。

  其次,从布局上看,本文是从论史逐步转向论策的。因此从第3段开始,先肯定燕、赵的“远略”,之后又批评了他们的错策。循此继进,作者又为六国设想出总体的战略:第一步,不赂秦,不附于秦,不派刺客,不杀良将;第二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这样的设想是为下文“不赂而胜之”一语作铺垫的。这个总体的战略设想也是针对北宋朝廷说的。如果删去第5段话,上面这些话就变成无的放矢了。

  这种写法就叫做“借古讽今”。

  2.运用比较法进一步领会作者意图。

  先讨论共同点(或相似点)。

  方式同前。

上海gm干磨店   小结:都很重视韩魏两国在七国纷争中的地位。苏辙明确地提出,“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因此,六国的正确策略应当是“厚韩亲魏以摈秦”。苏洵说的“弊在赂秦”也主要是指韩魏说的(这二国以地事秦最为突出),韩魏之所以“赂秦”,是因为与秦接壤,“为积威之所劫”。如果照苏辙说的“厚韩亲魏”的办法去做,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可见父子二人的基本立场是接近的。

  再讨论不同点。

上海gm干磨店   小结: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地赂秦;苏辙则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六国没有远略,背盟败约,自相残杀。苏洵是借古讽今,不是单纯论史,所以结尾谈到现实问题;苏辙是就史论史,结尾只表示了悲痛的感情——这是基本构思的不同。苏洵以“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议论的出发点(置于最后),苏辙以“不知天下之势”为议论的出发点(置于最前)——这是布局上的不同。

上海gm干磨店   讨论后,从头至尾读课文一遍。

  四、做课文后的练习第四、五题。

  附:

上海gm干磨店   第四题参考答案如下:(对教参答案有补充)

  1.AD都作介词用,相当于“由于”。

  2.AD都作动词用,相当于“成为”。

  3.ACD都作代词用

  第五题答案如下:

  1.CD

  2.AC

  3.BD

上海gm干磨店   4.B(帮忙)(注:A、C、D均是“给予”之意)

  5.B(破裂)C(凋残)(注:本题中只有A、D相同)

  六国论教案(二):

上海gm干磨店   战国七雄,论富有,秦国比不上齐国;论兵力,秦国比不上赵国;论地域的辽阔,秦国比不上楚国。但是最后六国却全部被秦国一一灭掉。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就让我们来看一下苏洵对这个问题的的阐述。

  一.简介时代背景

  1.作者简介:

上海gm干磨店   苏洵(1000─1066)字明允,号老泉,宋朝眉山人。与他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成为文学史上着名人物,“唐宋八大家”中他一门就占了三人。朱德老总曾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苏洵长于散文,善用比喻。他十分关心政治,论文大多针对时政而发,议论锋利,切中时弊,说服力强,着作有《嘉佑集》。据说苏洵27岁因应试不中,焚去以前所写文章,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潜心钻研,最后构成自己文章的风格。由于他下笔顷刻数千言,语言晓畅,雄辩有力,深得欧阳修的赏识。嘉年间,欧阳修把苏洵的22篇文章推荐给朝廷,一时名动京师,文人竟相模仿。因此,他命名自己的文集为《嘉佑集》。本文选自《嘉佑集》中的《权书》,原题为《六国》,一般选本改作《六国论》。

上海gm干磨店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上海gm干磨店   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三苏”、曾巩

  2.写作目的:

  本文是为反对北宋王朝用重赂屈服于外族而写的。当时,契丹后称“辽”我国东北少数民族)、西夏(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经常入侵,北宋统治者沿用妥协政策,向他们纳银输绢,以求苟安。作者写这篇文章,论六国灭亡之道,讽谏宋王朝以六国为鉴戒,不为外族“积威之所劫”,要“礼天下之奇才”,上下团结一心,抵御外侮,以维护和巩固宋王朝的统治。

  3.题解:

  “六国论”是倒装省略句,是“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论”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

  二、全班朗诵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赂lù秦率shuai赂秦耶小则获邑yì思厥jué先祖父暴pu霜露暴bào秦之欲洎jì牧殆dài尽当tāng与秦相较或未易量liàng食之不得下咽yān为wei…所…

  三.研习新课

  1.诵读第1段。

  提问:

上海gm干磨店   (1)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2)问:从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

  明确:a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b不赂者以赂者丧。

  (3)问: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

  2.诵读第2段。

  提问:

  (1)问: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意思在第二段中找出。

  明确:“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2)问:本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赂秦的危害其中用了多少个比较

  明确:a以地事秦,导致了敌我双方力量比较的变化,刺激了贪欲和扩张的野心。

  b韩、楚、魏三国以地事秦求苟安而不得。c、“得”与“失”,“难”与“易”、“有限”与“无厌”。

上海gm干磨店   (3)、问:引用古人的话来进行论证观点,这是一种什么论证方法在那里有什么作用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引证法,作用:既对上文的论证起到了补充说明,又能很好的收束全文,运用比喻论证,形象生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了说服力。

上海gm干磨店   (4)问:本段的中心资料,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诵读第3段。

  提示:上段分析韩、魏、楚三国是合着说的,它们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的,即以地事秦。这段分析齐、赵、燕三国是分开说的,它们的灭亡原因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提问:

  (1)问: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哪一句是照应开头“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句话的作者对齐持怎样的态度

  明确:a、“与赢而不助五国”“五国既丧,齐亦不免”b、“五国既丧”c、从“与赢”一句能够看出作者的批评态度。

  (2)问:作者对燕、赵持怎样的态度呢赞扬什么批评什么这二者是这二国灭亡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说,是怎样的原因

  明确:a有赞扬,有批评。B赞扬以武力对抗的政策。c批评燕用刺客计,批评赵错杀良将。

  d这二者是这二国灭亡的原因。E智力孤危

  (3)问“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这两句话是照应第一段的哪一句

  明确:“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上海gm干磨店   小结:可见,作者这样来论述齐、燕、赵三国的灭亡,是为了证明本文的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

  (4)问:作者这样论述了韩、魏、楚、齐、燕、赵六国灭亡的原因之后,就自然想到了他们的救亡之道,他是怎样为他们谋划的为什么在此前要加“向使”二字注意“或未易量”一语,它说明什么

  明确:a“三国各爱其地……良将犹在”。B,这是一个假设论证,因为事实已经成为过去,是小则能办到的。c不能轻易地断定谁胜谁负。这告诉我们作决定切忌武断,要注意分寸,也说明六国有打胜秦国的可能。

上海gm干磨店   4.诵读第4段。

  提问:

  (1)“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如何解释

  明确:“恐”:恐怕,那里也是假设论证,表现秦人惶恐之极,寝食不安。

  (2)问:“呜呼”和“悲夫”二语在这段话中有怎样的作用它们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呜呼”,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哀其结果之惨。

  (3)问:前一层跟上段末句是怎样的关系后一层有什么作用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上段末句是从消极方面说,不该用什么策略;这一层从用心方面说该用什么策略。)(以六国灭亡作结,自然引出一般性结论--历史教训

上海gm干磨店   (4)问:“有如此之势”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承上启下。

  5.诵读第5段。

  提问:

上海gm干磨店   (1)问:本段末句“苟以天下之大”中的“天下”是指什么说的它跟上句“夫秦与六国皆诸侯”一句有什么联系“六国破亡之故事”又是指什么说的

  明确:a、“天下之大”指的是全国政权,指当时北宋朝廷;“诸侯”指地方政权。

上海gm干磨店   b、以土地事秦而求苟安,然终不免于灭亡。

上海gm干磨店   (2)问:这样来比较有什么意图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全国政权的力量自然大于地方政权,更不应当对敌采取妥协的政策。

  (3)问:为什么不这样写,“苟以我大宋之大……”

  明确:古人有为尊者讳的习惯。修辞中亦有“避讳”一格。

上海gm干磨店   四、难点、重点分析

上海gm干磨店   1.讨论:如果将第4段末句改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可有慎哉”,并删去第5段,文章也是完整的。这样做好不好

上海gm干磨店   小结:六国灭亡原因各不相同,而以地赂秦者但是三国,作者巧妙地提出“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论断,这样就把灭亡的原因集中到“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上来了。至于为什么要“赂秦”,作者则直到最后才说出了最要紧的一句:“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这叫做“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注意:苏辙同题文章中最紧要的一句是“不知天下之势”。)作者这样来论述问题是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北宋正是为辽、西夏“积威之所劫”而年年纳币。如果删去“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之故事”,就看不出这一点了,这是违背作者的意图的。其次,从布局上看,本文是从论史逐步转向论策的'。因此从第3段开始,先肯定燕、赵的“远略”,之后又批评了他们的错策。循此继进,作者又为六国设想出总体的战略:第一步,不赔秦,不附于秦,不派刺客,不杀良将;第二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这样的设想是为下文“不赂而胜之”一语作铺垫的。这个总体的战略设想也是针对北宋朝廷说的。如果删去第5段话,上面这些话就变成无的放矢了。这种写法就叫做“借古讽今”。

  2.本文的论证语言有什么特色

  分析:本文的语言除气势俊伟、古劲简练外,表此刻论说语言的分寸感上。如“向使三国各爱共地,齐人匆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败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交,或未易量”,提出与上文所论史实相反的状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虽为假设,但又不妄下断语,表现了作者论述语言的准确性与分寸感,恰到好处。

上海gm干磨店   3.本文的论证虽然周密,但有些说理却欠妥当,你能找出来并加以分析吗这样会不会影响中心论点的成立为什么

上海gm干磨店   分析:本文中的某些论述欠妥,正好能够用来启发、教育学生不要盲目相信书本,而要敢于质疑,善于独立思考、动脑分析。例如,课文第3段中论证燕国的灭亡是“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就是欠妥的。作者并没有抓住根本问题,而是撷取了一个偶然状况作为论据,把问题简单化了,难以令人置信。要明白,当时强秦灭燕,是历史的必然。只但是“以荆卿为计”加速了燕的灭亡罢了。从逻辑上说,作者是将必然的趋势当作或然的状况来论述,这在逻辑上讲不通,是违反客观实际的。所以说,这个论断是不妥的。再者,作者论六国灭亡,只论及赂秦的弊端及用武不终等等,却没有论及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这一根本问题,这是不全面不深刻的。当然,这是作者受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的结果。但正如本课“思考与练习一”中提示所说:“前人论史实,看法不必须正确,论述也不必须全面。但是本文能够抓住关键性的问题来论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就是说,作者能根据其写作意图,提出论点,进行自圆其说的论证。况且,作者撰写此文的本意是对宋王朝屈辱妥协的政策进行讽诫,同时也是对统治者的委婉进说。因此,本文虽有不确之处,但论证说理纵横恣肆,严密紧凑,具有强烈的现实好处与战斗性,仍不失为一篇胜炙人口的政论佳作。

  附板书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

  第一段弊在赂秦故曰:弊在赂秦

  不赂者以赂者丧

  1、得与失的比较--弊在赂秦

上海gm干磨店   第二段2、难与易得比较至于颠覆赂者灭亡

  3、有限与无厌得比较理固宜然

  4、引古人名言印证,比喻论证

  1、齐国:与嬴而不助五国--反面

上海gm干磨店   2、燕国:以荆卿为计,始速祸--正面

  赵国:牧以谗诛,用武不终不赂者以赂者丧

  第三段3、齐人勿附,

  刺客不行,胜负或未易量--反面假设

  良将犹在。

  第四、五段:提出策略,借古讽今

  教学后记:

上海gm干磨店   《六国论》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在于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学习它论证的结构。在教学中,我利用了第一课时给学生疏通了文意,并积累了重点文言字词,在第二课时重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也是这次公开课的资料。期望透过这个课时,能够让学生懂得《六国论》的写作结构,并能运用到平时的议论文写作中去,同时,文中用了多种论证手法,如:比较论证、比喻论证、分层论证、假设论证、事实论证等,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上海gm干磨店   我个人认为,这节公开课的优点在于结构清晰,知识点全面,但同时也存在几个问题,比如,课前设计的问题不够通俗易懂,不能一步到位,在逻辑上的衔接不够好;板书太多,就应设计得更加简略;在上课的过程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不能调动学生的用心性。

上海gm干磨店   六国论教案(三):

  《六国论》教案

  [教学目标]

上海gm干磨店   1、理解作者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案”的论题的本意、体会苏洵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

上海gm干磨店   2、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例证、比较、分层、引用等论证方法)。

  3、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正确译文。

  [课时安排]

  2个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简介时代背景

  1.作者简介:

上海gm干磨店   苏洵(1000─1066)字明亮,号老泉,宋朝眉山人。与他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成为文学史上着名人物,“唐宋八大家”中他一门就占了三人。朱德老总曾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苏洵长于散文,善用比喻。他十分关心政治,论文大多针对时政而发,议论锋利,切中时弊,说服力强,着作有《嘉佑集》。据说苏洵27岁因应试不中,焚去以前所写文章,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潜心钻研,最后构成自己文章的风格。由于他下笔顷刻数千言,语言晓畅,雄辩有力,深得欧阳修的赏识。嘉年间,欧阳修把苏洵的22篇文章推荐给朝廷,一时名动京师,文人竟相模仿。因此,他命名自己的文集为《嘉佑集》。本文选自《嘉佑集》中的《权书》,原题为《六国》,一般选本改作《六国论》。

  2.写作目的:

上海gm干磨店   本文是为反对北宋王朝用重赂屈服于外族而写的。当时,契丹后称“辽”我国东北少数民族)、西夏(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经常入侵,北宋统治者沿用妥协政策,向他们纳银输绢,以求苟安。作者写这篇文章,论六国灭亡之道,讽谏宋王朝以六国为鉴戒,不为外族“积威之所劫”,要“礼天下之奇才”,上下团结一心,抵御外侮,以维护和巩固宋王朝的统治。

  3.题解:

  “六国论”是倒装省略句,是“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

  二.预习

  侧重于字词,以学生自学自练为主。

  (1)读课文,注意读音

  (2)有些文言句子的词序,在翻译时要改变。试译下面句子,说说如何改变。

  ①赵尝五战于秦。

上海gm干磨店   ①赵国以前五次和秦作战。“于秦”在原句作补语,译时可充状语,放在渭语前。

  ②其势弱于秦。

  他们的势力比秦弱小。语序改变同前小题。

  三.研习新课

  1:研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自读第一段,注意字音

  注意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好处和用法。

  非兵不利:兵器,名词

上海gm干磨店   或曰:有的人

上海gm干磨店   六国互丧:交替,一个接一个地。

  率贿秦耶:一概,全都,副词。

上海gm干磨店   盖失强援:承接上文,表示对原因的解释,副词。

  (2)句式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故曰弊在赂秦也。

上海gm干磨店   ……….也。表决定,固定用法,古文中称为决定句。

  2:理清思路,引导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上海gm干磨店   (1)提问: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如何提出论点的?这种方式有何好处?

  学生讨论,老师点拨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弊在贿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

上海gm干磨店   作者排除“兵”“战”原因,归结到“贿”字上。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总贯全篇。

  (2)提问:明确中心论点后,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一是从贿秦的国家说--------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二是从不贿秦的国家说--------不贿者以贿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上海gm干磨店   (3)师生共同明确思路,试背第一段。

  作者先明确中心论点,然后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述,最后明确观点。

  贿秦力亏

  板书:弊在赂秦{}故曰:弊在“赂”

  不贿者以贿者丧

  (4)学生齐背第一段。

  3:研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注意字音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暴霜露pu暴秦之欲无厌bao

  胜负之数shu数吕师孟叔侄shu

上海gm干磨店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cong从散约败zong

  (2)学生参照注解自译第二段

  注意下列加点字词的好处和用法

上海gm干磨店   a.其实百倍:他的实际数量。是两个单音节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其实”。

  b.固不在战矣:本来、当然,副词。

上海gm干磨店   c.思厥先祖父:泛指祖辈、父辈。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祖父”,是两个单音节词

上海gm干磨店   d.固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分,引申为分辨、清清楚楚的意思。

  e.理固宜然;助动词,就应。

  (3).理清思路,引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a.提问:这一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六国破灭的原因?分几层意思?怎样论述?

上海gm干磨店   分组讨论。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明确:作者紧承第一分论点“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去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分三层意思,运用比较的方法论证。

上海gm干磨店   得”与“亡”的比较

上海gm干磨店   “难”与“易”的比较

上海gm干磨店   “有限”与“无限”的比较

  引古人名言印证。

上海gm干磨店   b.学生齐背第二自然段。

上海gm干磨店   四.课堂练习。

上海gm干磨店   背诵第二段,完成下列题目。

上海gm干磨店   1.作者运用比较手法,先将“”和“”相比,又用“”和“”相比,得出“”“”“”的结论。

上海gm干磨店   2.之后又用两个比较,即先祖父的“,”与子孙的“,,”相比;诸侯为“一夕安寝”而“,”与秦国的态度“”构成鲜明比较,从而证明中心“,”。

  五:课堂小结

  本篇课文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又列出两个分论点从两个方面辅助中心论点。第二段从秦的土地来源,点明“赂秦”的危害,只能换“一夕安寝”“尤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有力论证了“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布置作业

  1:熟背第一、二自然段。

  2:预习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继续研习课文。

上海gm干磨店   2.掌握词类活用。

  [教学过程]

上海gm干磨店   一.检查一、二自然段的背诵状况

上海gm干磨店   1.指名背诵(3――5名)

上海gm干磨店   2.分小组背诵一或二自然段

  3.学生齐背一、二自然段

  二.继续研习课文资料

  (一).研习第三自然段

上海gm干磨店   1.学生齐读第三段,注意读准字音。

上海gm干磨店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1).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2).牧以谗侏

上海gm干磨店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4).胜负之数

  2.学生参照注解自译第三段,随时质疑,教师解疑。

上海gm干磨店   3.理清思路,引导学生背诵

  问:本段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几层意思,怎样论证的?

  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本段紧承第二个分论点“不贿者以贿者丧”来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分三层,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全面深入的论证。

  板书:

  (1)齐国:与赢不助五国反面

  (2)燕国:用荆卿为计速祸正面

上海gm干磨店   赵国:牧以谗侏用武不终

  (3)齐人勿附

  燕客不行胜负或未易量反面假设

  赵将犹在

  学生顺思路背诵第三段

  (二)研习四、五自然段

上海gm干磨店   1.学生反复诵读四、五自然段

  2.请两名同学试析这两个自然段

  注意下列加点字词的的好处和用法

  (1)礼天下之奇才:名词活用作动词,“礼遇”“以厘相待”。

  (2)并力西向:名词做状语,“向西”

上海gm干磨店   (3)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的一种句式

  (4)日削月割:名做状,“日日”“月月”

上海gm干磨店   (5)苟以天下之大:假若,如果,连词

  3.问:第四段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述的?第五段是否剩余?

上海gm干磨店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明确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第四段的中心是论史评古。作者先承上文之末的设想抒发感慨,如六国不贿秦而抗秦,必将大有作为,行文摇曳多姿,兴味无穷;然后承上启下,又回到史实,揭开病根,重申赂秦之弊,最后借题发挥,大声疾呼,告戒为国者,对敌要以此为训,敢于斗争。

  第五段并非剩余,是对现实抒发感慨,指出北宋“以天下之大”而重复六国赂秦破灭之“弊”的不当,这是中心论点的引申,亦是写作的本意所在――借古讽今。

  提问:第五段或明或暗地做了多方面的比较,请同学说出几个来。

  明确:第五段虽没有直接展开比较,但透过文字信息可知比较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六国与秦的爵位比较(“皆诸侯”)、实力比较(“其势若于秦”);当然,暗中说了宋与契丹西夏的爵位比较、实力比较,以及契丹、西夏与秦的比较。

上海gm干磨店   4.学生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三.浅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2.教师点拨

  本文是史论,但不是进行史学分析,也不是就史写史,而是就史立论,以古鉴今。

上海gm干磨店   对中心论点的论证,运用例证、引证、假设论证,突出的运用了比较论证。

上海gm干磨店   运用了多种语言表达方式。

  3.明确:

  (1)借古讽今,切中时弊

上海gm干磨店   (2)论点鲜明,论据严密

上海gm干磨店   (3)语言生动,气势充沛

  四、难点、重点分析

上海gm干磨店   1.讨论:如果将第4段末句改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可有慎哉”,并删去第5段,文章也是完整的。这样做好不好?

  提示:能够从作者意图、文章布局和思路、重要的论断等方面进行思考。

  方式:四人一小组。讨论后谁代表发言。

上海gm干磨店   小结:六国灭亡原因各不相同,而以地赂秦者但是三国,作者巧妙地提出“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论断,这样就把灭亡的原因集中到“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上来了。至于为什么要“赂秦”,作者则直到最后才说出了最要紧的一句:“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这叫做“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注意:苏辙同题文章中最紧要的一句是“不知天下之势”。)作者这样来论述问题是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北宋正是为辽、西夏“积威之所劫”而年年纳币。如果删去“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之故事”,就看不出这一点了,这是违背作者的意图的。其次,从布局上看,本文是从论史逐步转向论策的。因此从第3段开始,先肯定燕、赵的“远略”,之后又批评了他们的错策。循此继进,作者又为六国设想出总体的战略:第一步,不赔秦,不附于秦,不派刺客,不杀良将;第二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这样的设想是为下文“不赂而胜之”一语作铺垫的。这个总体的战略设想也是针对北宋朝廷说的。如果删去第5段话,上面这些话就变成无的放矢了。这种写法就叫做“借古讽今”。

  2.本文的论证语言有什么特色?

上海gm干磨店   分析:本文的语言除气势俊伟、古劲简练外,表此刻论说语言的分寸感上。如“向使三国各爱共地,齐人匆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败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交,或未易量”,提出与上文所论史实相反的状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虽为假设,但又不妄下断语,表现了作者论述语言的准确性与分寸感,恰到好处。

  3.本文的论证虽然周密,但有些说理却欠妥当,你能找出来并加以分析吗?这样会不会影响中心论点的成立?为什么?

上海gm干磨店   分析:本文中的某些论述欠妥,正好能够用来启发、教育学生不要盲目相信书本,而要敢于质疑,善于独立思考、动脑分析。例如,课文第3段中论证燕国的灭亡是“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就是欠妥的。作者并没有抓住根本问题,而是撷取了一个偶然状况作为论据,把问题简单化了,难以令人置信。要明白,当时强秦灭燕,是历史的必然。只但是“以荆卿为计”加速了燕的灭亡罢了。从逻辑上说,作者是将必然的趋势当作或然的状况来论述,这在逻辑上讲不通,是违反客观实际的。所以说,这个论断是不妥的。再者,作者论六国灭亡,只论及赂秦的弊端及用武不终等等,却没有论及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这一根本问题,这是不全面不深刻的。当然,这是作者受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的结果。但正如本课“思考与练习一”中提示所说:“前人论史实,看法不必须正确,论述也不必须全面。但是本文能够抓住关键性的问题来论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就是说,作者能根据其写作意图,提出论点,进行自圆其说的论证。况且,作者撰写此文的本意是对宋王朝屈辱妥协的政策进行讽诫,同时也是对统治者的委婉进说。因此,本文虽有不确之处,但论证说理纵横恣肆,严密紧凑,具有强烈的现实好处与战斗性,仍不失为一篇胜炙人口的政论佳作。

  六国论教案(四):

  1.导语

  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选自《贞观政要》唐吴兢编着)

  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到达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2.作者介绍:

  自读注释一,补充两副写“三苏”的对联

上海gm干磨店   ①“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上海gm干磨店   四川眉山三苏祠对联:

上海gm干磨店   ②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上海gm干磨店   ③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

上海gm干磨店   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此刻的四川眉山县)人,北宋着名散文家。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着有《嘉佑集》,本文选自《嘉佑集笺注》。2.学生3.阅读课文

上海gm干磨店   3.学生先初读,扫清语音障碍;再齐读。

  4.疏通字词

  重要字词:

上海gm干磨店   率:副词,全都,一概。

  厥:代词,其,他们的。

  弥:副词,更加。

上海gm干磨店   与:结交,亲附,亲近。

上海gm干磨店   判:动词,分清。

上海gm干磨店   速:①招致;②加速

  洎:及,等到。

  殆:副词,将要,差不多。

  5.词类活用:

  小/大则……:形容词名物化。

  义不赂秦:名词状语,坚持正义

  却:使动用法:使……退却。

  礼:名词动用,礼遇。

上海gm干磨店   西向:名词状语,表方位,向西。

  日削月割:名词状语,表频率,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6.古今异义:

上海gm干磨店   其实:古:那实际上。现:副词,承上文含转折

上海gm干磨店   祖父:古:祖辈父辈。现:爷爷

  至于:古:到了……地步。现:说完一事,另提一事。

  智力:古:智慧力量。现:一种潜力。

  不行:古:不前往。现:有五个义项。

  故事:古:旧事,前例。现:一种事情,或情节

  7.通假字:

  厌:餍,满足。

上海gm干磨店   当:倘,倘使。

  8.特殊句式: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

上海gm干磨店   至丹以荆卿为计:省略句(至丹以荆卿(刺秦王)为(对抗秦之)计)

  9.解题:

  1、六国,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逐渐强大起来,用心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合纵”对抗秦国,但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被秦国“远交近攻”瓦解,相继灭亡。

  3、文体: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

  ①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

  ②史论:透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带给治国借鉴。

上海gm干磨店   《六国论》属于史论。

上海gm干磨店   10.写作背景:

上海gm干磨店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软弱的一个王朝。宋太宗以后,国势就渐渐衰弱。宋朝初年,北边已经有敌国契丹,宋仁宗时,西边又出现了敌国西夏。宋朝受着这两个国家的威胁和侵犯,却不敢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抵抗,只想用屈服妥协的办法,向他们纳银输绢换取和平。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一○○四年),与契丹(之后称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朝答应每年给契丹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一○四二年),契丹派使者到宋朝要求割给他们晋阳(此刻山西省太原市)和瓦桥(在河北省雄县易水上)以南十县的土地,结果定盟由宋朝每年给契丹增加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庆历三年,西夏向宋朝上书请和,宋朝每年赠给西夏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宋朝这样一再向敌人屈服妥协,结果增加了敌人的财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带来无穷的后患,而实际上并不能换得和平。

  1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上海gm干磨店   率(shuài)赂(lù)秦耶

  思厥(jué)先祖父,暴(pù)霜露

  与(yǔ)嬴

  洎(jì)牧以谗诛

上海gm干磨店   为(wéi)国者无使为(wéi)积威之所劫

  12.文本研读

  板书

  第一部分(第一、二节),提出论点,并作理性分析,从“不赂者”和“赂者”两方面论证论点。

上海gm干磨店   第二部分(第三、四节),以历史事实论证中心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进行论述。

上海gm干磨店   第三部分(第五、六节)总结历史教训,点明写作目的。

  13.研读第一部分

  (1)重要词句:

  兵不利(兵器)

上海gm干磨店   赂秦而力亏(连词,承接)破灭之道(途径,引申为原因)

  六国互(交互,由此及彼,由彼及此)丧,

  率(全,都)赂秦耶

  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盖(承接上文,表原因,“因为”)失强援,不能独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文段分析:①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②围绕着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几个分论点?

上海gm干磨店   A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B不赂者以赂者丧。

上海gm干磨店   ③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

  14.研读第二部分

上海gm干磨店   (1)重要词句:

  秦以(用)攻取之外

  其实(它的实际数目)百倍

上海gm干磨店   固(本来)不在战

上海gm干磨店   思厥(其)先祖父(祖辈父辈)

  暴(冒着)霜露,斩荆棘,以(才)有尺寸之地

上海gm干磨店   子孙视(看待)之不甚惜,举(全)以(把)予人

上海gm干磨店   然后(这之后)得一夕安寝

  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奉之(代词,代土地)弥繁,侵之(代词,代赂秦的国家)愈急

  至于(到了)颠覆(的地步),理(按理)固(本来)宜(就应)然(是这样)

  以地事(事奉)秦

  此言得(适宜,得当)之(上文说的道理)

  终继(跟着)五国迁灭(灭亡)

上海gm干磨店   与(结交)嬴而不助五国

上海gm干磨店   义(坚守正义,名作作状语,按照正义)不赂秦

  始(才)速(招致,动词)祸焉

  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李牧连却(使动)之

上海gm干磨店   洎(等到)牧以(因为)谗诛(被杀)

上海gm干磨店   革灭(消灭)殆(差不多,将要)尽

  智力(智慧力量)孤危

  诚(的确)不得已

  向使(假使当初)三国名爱其地

  刺客不行(不前往)

上海gm干磨店   胜负之数(命运),存亡之理(命运)

  当(倘使)与秦相较(较量),或未易量(衡量)

上海gm干磨店   (2)文段分析:①这两段文字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以历史事实论证中心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进行论述。

  ②用一句话概括第3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明确:“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③本段怎样论述赂秦的危害?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本节先总述秦国在攻取之外,理解韩、魏、楚献地的状况:“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后用比较的方法,指出秦受赂所得比战胜所得要大百倍,而三国赂秦所失比战败所失也要大百倍,可见赂秦带来的损失之大。再具体形象地描述赂秦者是怎样陷入“力亏”的境地。“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写“奉之弥繁”“得一夕安寝”以后,秦兵又至的逼人情势,这样就自然地引出结论,揭示以地事秦的危害和必然后果。比较论证的方法。

  ④本段的中心资料,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

  明确: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上海gm干磨店   ⑤第四段中哪一句话能够概括齐国灭亡的原因?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⑥试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明确:共同点——形势环境相同,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上海gm干磨店   军事策略相同,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不同点——对抗秦国的方式不同

  燕太子丹招募荆轲刺秦王招致祸患。

  赵因李牧被谗言所害自毁长城。

  ⑦请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⑧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向使”引起假设,总结六国状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

  文本研读

上海gm干磨店   1、研读第三部分

上海gm干磨店   (1)重要词句:

  封(封赏)天下之谋臣

上海gm干磨店   礼(礼遇)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进攻)则吾恐秦人食之(结构助词,无实义)不得下咽(咽喉)也

上海gm干磨店   日(一天天)削月(一月月)割

  为(治理)国者无(不要)使为(被)积威之所劫(胁迫、挟持)哉

上海gm干磨店   而犹(还)有可(能够)以(凭)不赂而胜之(秦国)之(的)势

上海gm干磨店   苟(假如)以天下之(这么)大

上海gm干磨店   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例)是(这)又在六国下矣

  (2)文段分析:①第五自然段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明确:第五自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由评论六国灭亡,总结历史教训,过渡到规劝北宋统治者放下屈辱求和的方针,把问题的分析由表层过渡到里层。“呜呼……以趋于亡”是承上,继续证明“弊在赂秦”的论点,并且为六国设图存之道:一是用谋臣,“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二是礼贤下士,“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三是六国联合,“并力西向”。用的是假设论证。具体的说,假如六国不赂秦而自强,而对秦齐心协力作战,那么,他们就不至于灭亡。此刻六国害怕秦国而赂秦,因此,他们最后灭亡。段中连用“悲夫”、“呜呼”两个感叹词,表达惋惜之情,突出证明六国灭亡教训沉重。“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表达了这样的意图:“为国者”有两层含义,明指六国的统治者,暗指北宋的统治者,一语双关。由这句启下引出第六节,就很自然了。

  ②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语带双关,请说明其含义。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作者对历史事实分析后的议论,明确了六国赂秦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切合当时北宋王朝的实际状况,委婉地劝谕当权者应对北方的威胁,放下屈辱的妥协政策,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三、课文总结:

  文章在一个“赂”字上,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论述,论古即是论今。相隔千余年的事为什么能够放到一齐来相提并论呢?因为作者找到一个切入口——历史与现实的共同点,六国与北宋皆是采取屈辱求和的对外的策略。本文以借古讽今的手法,运用比较、类比推理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的方法,充分论证了六国破亡的原因,劝谏北宋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以六国为借鉴,对辽、西夏的侵犯奋起反抗。苏洵《六国论》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论断斩钉截铁,巧妙地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四、字词句梳理

  特殊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上海gm干磨店   4、洎牧以谗诛

上海gm干磨店   5、赵尝五战于秦

上海gm干磨店   6、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词类活用:

上海gm干磨店   1、日割月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上海gm干磨店   3、义不赂秦(名词用作动词,坚守大义)

  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用作动词,以礼相待)

  5、不能独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6、李牧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译为击退)

  “以”的用法:

上海gm干磨店   1、不赂者以赂者丧

  2、秦以攻取之外

  3、以地事秦

  4、洎牧以谗诛

  5、至丹以荆卿为计

  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7、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上海gm干磨店   8、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上海gm干磨店   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0、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五、作业:背诵全文

  课课练

  1、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上海gm干磨店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上海gm干磨店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上海gm干磨店   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D.洎牧以谗诛

上海gm干磨店   2.选出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

上海gm干磨店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故不战而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3.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句子C

上海gm干磨店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上海gm干磨店   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上海gm干磨店   4.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内含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上海gm干磨店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②思厥先祖父

上海gm干磨店   ③然后得一夕安寝

  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剌客不行,良将犹在

上海gm干磨店   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⑦而犹有能够不赂而胜之之势

  ⑧至于颠覆

  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③⑤B.②④⑦

上海gm干磨店   C.⑥⑦⑧D.①⑤⑨

上海gm干磨店   5.翻译下列各句

  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上海gm干磨店   ②以赂秦之地封……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上海gm干磨店   ③苟以天下之大……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轼《六国论》(原文以及译文)

上海gm干磨店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

  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的诸侯卿相,都为自己打算,争着收养人才。

  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

上海gm干磨店   那些谋士、说客和谈天说地的、修饰文词的,辩论“坚白同异”的等等,往下到击剑行刺的、力能扛鼎的、会学鸡鸣狗盗的等等,没有不以宾客的礼节去款待他们的。

上海gm干磨店   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

  (他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吃着珍贵的食品,被招待在官府里的人,不能数得清有多少。

上海gm干磨店   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侠奸人六万家于薛,齐稷下谈者亦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皆致客无数,

  越王勾践有“君子军”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等,都有宾客三千人;田文并且还在薛地招聚了侠客和犯罪的六万人;齐国稷下这地方聚谈的学者也有千人之多;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等,也都招致了宾客无数。

  下至秦、汉之间,张耳、陈余号多士,宾客厮养皆天下俊杰,而田横亦有士五百人。

上海gm干磨店   以后到了秦汉更替的时候,张耳、陈余号称手下人才很多,宾客和供他们役使的人等,都是天下的俊杰;田横也有五百士人。

  其略见于传记者如此。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也。

上海gm干磨店   这是些见于传记的,估计不见传记的养士应当是官员的一倍,农夫的一半。

  此皆役人以自养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

  这些都是役使他人来奉养自己的人,人民怎能吃得消,国家又怎能受得了呢?

  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

  苏先生说:这是古先帝王不能避免的事。国家有坏人,就像鸟兽中有猛鸷,昆虫中有毒螫一样。

  区处条别,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

  把他们分别加于处理安置,使他们都能各安本位,这些人便都有用了;把他们尽数铲除掉,是没有这种道理的。

  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

  我曾就世代的兴废考察过,明白六国长期存在的原因,和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似乎都出在那里,不能不引起注意啊。

上海gm干磨店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

  那些有智谋、有勇气、有辩才、有气力的人,都是天下人中的优秀份子,大多不能自己穿坏的吃坏的而肯奉养他人的,都是要役使他人来奉养自己的一些人。

  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

上海gm干磨店   所以从前的帝王把天下的富贵分出一部分来,和这四种人共同享有。

上海gm干磨店   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

上海gm干磨店   这种人不失业,人民便安定了。

  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上海gm干磨店   这四种人虽然各有不同,但是从前的帝王却根据习俗来制定法律制度,使他们都从同一途径出身:夏、商、周三代以前是从学校中出身,战国到秦代是从宾客中出身,汉以后是由郡县的选拔中出身,魏晋以来是由“九品中正”制中出身,隋唐以至此刻是由科举考试中出身。

  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

上海gm干磨店   虽然不完全是这样,但就大多数而言是这样的。

  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

上海gm干磨店   六国的君主,虐待他的百姓,并不亚于秦始皇与二世,然而当时百姓并没有一个人起来反叛。

上海gm干磨店   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

  这是因为所有老百姓中优秀杰出的人才,多数都被当作宾客奉养起来,没有失其职分。

  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上海gm干磨店   至于那些努力耕作奉养官吏的,都是一些愚蠢而没有什么作为的人,虽然想反叛,但是没有人去领导他们,这是六国能够稍稍安定而不立即灭亡的原因。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

  秦始皇当初想驱逐宾客,因为采用了李斯的推荐才没有这样做。

  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能够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

  等并吞天下以后,就以为宾客已无用处,于是便信任法律而不信任人才;说人民能够靠法律来统治,说官吏不必有才能,只要能够遵守我的法律便够了。

  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

上海gm干磨店   所以毁掉了名城,杀死了豪杰。人民中的优秀而有特殊才干的份子,把他们遣散还乡。

上海gm干磨店   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

上海gm干磨店   这样一来,从前就食于四公子和吕不韦的那些人,都回到哪里去呢?

上海gm干磨店   不知其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

上海gm干磨店   不明白他们能带着瘦长的脖子,黄黄的面孔,忍饥挨饿,老死在贫苦生活中呢?还是停止耕作,叹息着等待时机呢?

  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

上海gm干磨店   秦代的变乱,虽然是在秦二世的时候所造成的,然而,假使秦始皇当初明白这四种人的可怕,设法安置他们,使他们不失业,秦代的灭亡还不至于像这样快吧。

上海gm干磨店   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任由百万只虎狼回归到山林里去,却让它们饿着渴着,不明白它们将来要吃人。世人认为秦始皇聪明,我是不信的。

上海gm干磨店   楚汉之祸,生民尽矣,豪杰宜无几;而代相陈豨过赵,从车千乘,萧、曹为政,莫之禁也。

  楚汉战争的灾祸,老百姓几乎完了,所谓豪杰也就应没有多少了。然而代相陈豨经过代国时,跟从的车辆仍然上千,萧何与曹参这两位相国先后当政,没有加以禁止。

上海gm干磨店   至文、景、武之世,法令至密,然吴濞、淮南、梁王、魏其、武安之流,皆争致宾客。

上海gm干磨店   到了汉文帝、景帝、武帝的时代,法令已经十分严密,但是吴濞、淮南、梁王、魏其、武安那些人,都还争着招致宾客。

  岂惩秦之祸,以谓爵禄不能尽縻天下士,故少宽之,使得或出于此也邪?

上海gm干磨店   这难道是由于秦代祸乱的教训,以为单靠爵位官职不能完全约束天下的人才,所以稍稍放宽一点,使他们或许能够从宾客中出头吗?

  若夫先王之政则不然,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呜呼,此其秦汉之所及也哉!

上海gm干磨店   像那古代先王的政治就不是这样,孔子以前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哎,这是秦朝和汉朝能够做得到的啊!

上海gm干磨店   苏辙《六国论》(原文)

上海gm干磨店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

上海gm干磨店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殽山西边面积只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

上海gm干磨店   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能够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上海gm干磨店   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必须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思考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不在于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在韩、魏的国境;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也不在于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在韩、魏的土地。

  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上海gm干磨店   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

上海gm干磨店   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殽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

上海gm干磨店   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

  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魏国。秦昭王在还没得韩、魏的人心以前,却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就认为是可怕的。

上海gm干磨店   然则秦之所忌者能够见矣。

上海gm干磨店   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讳的事情,就能够看得出来了。

上海gm干磨店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

上海gm干磨店   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在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而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韩、魏趁机从后面偷袭他,这是危险的事啊。

  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但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曾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

  那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

上海gm干磨店   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抛弃小小的韩、魏两国,(让他们)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顺秦国呢?

  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韩、魏因屈服而归顺秦国,从这以后秦国人就能够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都遭受到他的祸害。

上海gm干磨店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全天下的诸侯,务必靠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

  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这样)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而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能够在他们的疆域内保存自己的国家了。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上海gm干磨店   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

上海gm干磨店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能够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上海gm干磨店   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能够永远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上海gm干磨店   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诸侯们不明白要采取这种策略,却只是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

  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他们的国家,这怎不令人悲哀啊!

  李桢《六国论》(原文及译文)

上海gm干磨店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宋朝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只会割地贿赂秦国,(六国的割地)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他们)不明白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齐国、楚国、燕国、赵国不明白帮忙韩国、魏国来(一齐)抵抗秦国:认为务必像这样(割地贿赂秦国)之后,秦国的威胁(就)能够消除。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后人痛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统治者的残暴吗?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未必只是因为秦国有罪。

  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作,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在这个时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啊。

  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

上海gm干磨店   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

上海gm干磨店   假使以前拥有的地理形势如秦国那样有利,并且又得到上天的帮忙,那么六国当中的一国也能够成为像秦国一样的国家。

  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上海gm干磨店   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

  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

  当苏秦才出来(游说)时,本来曾想得到秦国所用,而期望秦国统一天下。(苏秦)的确明白那是容易(的事)。

  使秦过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忧夫张仪也。

  (他)要求秦王重用自己,他那时要为秦国谋划的原因是只怕张仪。

  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彼岂不逆知天纵约之不可保哉

  只因他不被秦国所用,就转而游说六国合纵,他难道没有预料到纵散约败之后不能保护(自己)吗?

  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

  他只是想暂且用这种方法获取一时的富贵,期望自己在世时合纵不散。

上海gm干磨店   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

  他用计激怒张仪使张仪来到秦国,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洹水之盟,还但是一年,齐国、魏国的军队已经替秦国出征了。

  夫张仪之辨说,虽欲以散纵而就衡,顾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所以状衰世人之情,非甚谬也。

  张仪的辩说,虽说是只想使合纵离散而连横成功,但从他说的话来看,即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亲兄弟,还有争夺钱财的,而想凭借着虚伪欺诈、反复无常的策略,来陈述衰微时代人们的情形,并没有什么错。

  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

上海gm干磨店   那六国相互图谋互相攻打,相互欺诈互相威胁,(他们)没有兄弟骨肉之亲,他们的事又不只是财物用度的小事。

  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岂可得哉!

上海gm干磨店   而(主张)连横的人正在一天天地用强秦的威势,张嘴威胁六国,即使贤明(而有)智慧如燕昭王那样的,还只得俯首听命(于秦),不停地道歉谢罪。你想要求长保合纵如亲,相互辅助,怎样可能啊!

上海gm干磨店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

  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错在想做秦国所做的事。

上海gm干磨店   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

  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而秦国独做了,而且成功了,这就是所说的得到了上天的帮忙啊。

  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

  唉!自春秋以来,战祸一天天的严重;到战国,老百姓被残害的状况,有的(已经)到了不忍说的地步了。

上海gm干磨店   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

  上天很爱人民啊!难道它能使六七个君王,临驾于人民之上,天天驱赶无辜的人民,使他们手足长满老茧、小腿暴露在外,而最终被虐杀吗?

  其必不尔矣!

  它必须不想这样啊!

上海gm干磨店   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上海gm干磨店   因此秦国不极强盛,就不能灭六国而称帝,不称帝,那么它的罪恶(就)不能到达极点,秦国没有恶贯满盈,也就不会迅速灭亡。

  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

  这一切,都是天意,也是秦国和六国自己造成的结果啊。

上海gm干磨店   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后人的评论,为什么偏重六国,而必须要他们存在呢!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

  (有人)说:“如果这样,那么六国就没有办法来保存自己了吗?”

  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回答说:哪里是他们没有办法啊!岂止是保存下来,即使称王(也)能够。孟子(就)以前用仁义游说梁国、齐国的君王,而他们都不采纳,这真可叹啊!

上海gm干磨店   六国论教案(五):

  六国论教案

  教学目标:

上海gm干磨店   1.学习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领略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理解:弊、率、完、患、暴、判、速、再、数等词语的好处。

  归纳:得、非、或、相、势等多义词的义项,了解使动用法。

  教学设想:

  本文不同于纯粹论史的文章,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重点是理解它的政论目的,即借古讽今,批评北宋政府对西夏、契丹的妥协政策。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及背景,整体把握课文,研习一、二段。

  教学过程:

  1.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四川眉山人,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在文学上取得显着成就,是经过一番刻苦读书、认真作文的过程的。据他自述,少年时,他不爱学习,到了二十五岁,才开始明白读书。自以为比伙伴们学得好,但之后取古人之文一读,才觉得古人的“出言用意”都跟自己大不相同,于是下决心将过去所写的数百篇文章全部烧毁。然后,将《论语》《孟子》、韩愈的文章取来,终是诵读,读了七八年,才感到古代文章确实写得好。时间一久,读之益精,自己胸中也“害然以明”,但还未敢自出其言。又经过一番努力,胸中之言日益多,甚至不能控制自己,只好将它书写下来。到了这时,落笔为文,才“浑浑乎觉其来之不易矣”。这就是历史上关于苏洵焚稿、勤奋读书、刻苦作文的美谈。

  苏洵为文,成就显着。因此博得他同时代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以及着名文学家曾巩的好评。欧阳修指出:苏洵之文“博辩宏伟”。曾巩认为:苏洵之文“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

  三人(三苏)之文章,盛传于世。得而读之者,皆为之惊,或叹不可及,或慕而效之。自京师至于海隅障徼,学士大夫,莫不人知其名,家有其书。

  (选自《苏明允哀词》)

  2.导语设计:

上海gm干磨店   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选自《贞观政要》唐吴兢编着)

  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到达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上海gm干磨店   3.听课文录音,介绍背景,了解写作意图。

  在我国历史上战国七雄争霸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即除秦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大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用心向东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他们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秦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直理解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也相继灭亡。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苏洵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几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苏洵生活年代(1004年),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找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应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期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4.正音:

上海gm干磨店   赂(lu)率(shuai,全都,一概)暴(pu,暴露)厥(jue,他的)

上海gm干磨店   洎(ji,及、到)为(wei,治理)国者无使为(wei,被)积威之所劫

上海gm干磨店   5.对课文进行整理把握。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史论——叙述评论历史事实、总结历史教训、讽喻时政

  一至三:对历史事实的描述与评论

上海gm干磨店   四至五:对历史的总结与感慨

  6.一、二段中重要词句:

  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互(交互,引申为相伴)丧,率(全,都,一概)赂秦也

  盖(副词,表猜测原因)失强援,不能独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秦以(相当于“于”,在)攻取之外

  较(比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这)/实(实际上)百倍

上海gm干磨店   思厥(其)先祖(祖辈)/父(父辈)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上海gm干磨店   至于(到了……的结局)颠覆,理固(本来)宜(就应)然

上海gm干磨店   此言得(贴合)之(上面的道理)

  [附]:秦灭韩:前230年灭魏:前225年

上海gm干磨店   灭楚:前223年灭燕:前222年

上海gm干磨店   灭赵:前222年灭齐:前221年

  7.研习第一段:

上海gm干磨店   提问: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上海gm干磨店   问:从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

  明确:A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上海gm干磨店   B不赂者以赂者丧。

上海gm干磨店   问: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

  背诵第一自然段。

上海gm干磨店   8.研习第二段。

  提问: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问:本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赂秦的危害?

  明确:A以地事秦,导致了敌我双方力量比较的变化,刺激了贪欲和扩张的野心。

  B韩、楚、魏三国以地事秦求苟安而不得。

上海gm干磨店   问:本段的中心资料,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

  明确: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9.布置作业:熟读、背诵全文。

上海gm干磨店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研习第三、四、五段,小结课文特色,完成练习。

  1.齐读第三段。

  A.重要词句:

上海gm干磨店   迁灭:古代灭掉一个国家,要迁走该国的传国重器,如武王灭商,迁九鼎于洛邑。迁灭即灭亡。下文的“革灭”,革是除旧,也是灭亡的意思。

上海gm干磨店   义(坚守正义,名作动词用)不赂秦

  斯用兵之效(功效)也

上海gm干磨店   至丹以荆卿(表示对人的尊称)为计

上海gm干磨店   始速(招致,动词)祸焉

  向(先前)使(假使)三国名爱其地

  胜负之数(命运),存亡之理(道理)

  当(应当)与秦相较(抗衡),或未易量(估量)

  B.提问:找出段中表述齐国灭亡的一句话。

  明确:“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上海gm干磨店   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明确:共同点——形势环境相同,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军事策略相同,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不同点——对抗秦国的方式不同

  燕太子丹招募荆轲刺秦王招致祸患。

上海gm干磨店   赵因李牧被谗言所害自毁长城。

  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明确:“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上海gm干磨店   提问: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向使”引起假设,总结六国状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

  齐读本段。

上海gm干磨店   2.研习第四段,齐读。

  A.重要词句

  并力西向(进军),则吾恐秦人食之(结构助词,无实义)不得下咽也。

  为(治理)国者无(不要)使(让自己)为(被)积威之所劫(胁迫、挟持)哉。

上海gm干磨店   B.提问:前一层与上一段末句有怎样的关系?后一层有什么作用?

  明确:上一段末句从消极方面来说,不该用什么策略;这一层从用心方面说该用什么策略。

  以六国灭亡作结,自然引出一般性结论——历史教训

  “有如此之势”——承上启下

  提问:作者在本段连用了两个叹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呜呼——承接上段末尾,提出六国合力抗秦的主张。

  悲夫——又回到历史中,感叹六国破灭的可悲结局,抨击六国的政策。提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才是赂秦之根源。

  作用:表达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起到连接作用,在历史与现实间快速自由转移,引导读者理清思路。

上海gm干磨店   提问:最后一句语带双关,请说明其含义。

  明确:作者对历史事实分析后的议论,明确了六国赂秦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切合当时北宋王朝的实际状况,委婉地劝谕当权者应对北方的威胁,放下屈辱的妥协政策,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齐读、背诵。

  3.研习第五段。

  A.重要词句:

上海gm干磨店   而犹(还)有可(能够)以(凭)不赂而胜之(秦国)之(的)势。

上海gm干磨店   苟(假如)以天下之大,而从(追随)六国破亡之故事,是(这)又在六国下矣。

  B.提问:第五自然段在全文论述中起了什么作用?

上海gm干磨店   明确:本段议论的基础建立在作者自己对历史事实的分析上,源于历史,但又高于历史,讽谏北宋王朝应对外来侵略不要重蹈历史覆辙。

  4.小结本文思路。

  [板书]

  大欲大患

  固不在战强弱

  胜负

  赂秦力亏,奉之弥繁不战韩魏楚

上海gm干磨店   破灭之道,侵之愈急已判

  以地事秦

上海gm干磨店   六国破灭抱薪救火

  非兵不利

  战不善齐人与嬴终继迁灭

  弊在赂秦,不赂秦者,不助五国势所不免

  以赂者丧,燕谴刺客齐燕赵

  (盖失强援,始速祸焉,智力孤危

上海gm干磨店   不能独完),赵失良将,战败而亡

  用武不终

上海gm干磨店   5.小结课文特点:

  借古讽今,切中实弊。

  论点鲜明,论证严密。

上海gm干磨店   语言生动,气势充沛。

【六国论教案】相关文章:

《元日》教案06-03

《孟子》教案06-02

定语从句教案01-28

将进酒教案05-20

舞蹈课教案03-26

天净沙秋思教案01-29

大班美术教案12-04

小班音乐教案11-27

小麻雀教案06-12

小熊过桥教案06-01